见闻见识

蒜计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5-30 11:22:20 | 阅读: 3553

刚才吃饭,想起武都面馆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有道是“羊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在西北不唯羊肉要配蒜吃,各类汤面炒面馄饨都要配蒜,有些面馆桌子上不见蒜,只需叫一声“老板,来瓣儿蒜”,立马就有整头蒜送到手上。在武都进面馆不愁没蒜吃。面馆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盘散蒜,都是一瓣一瓣分散的,绝不见整头的。但是,蒜瓣都很小,比蚕豆大不了多少,有的还空瘪无物,在蒜盘摸索半天找到一比较饱满的,剥起来又很费事,似乎存心不让人吃。不过,剥好的蒜瓣吃起来省事,不用咬,丢进嘴里不大不小正合适。

初到武都的时候,对此特不习惯,直叫“老板,换些大瓣蒜来”。老板很乖,取过蒜盘,走到墙脚一个大麻袋前,从中抓出一把,装盘送回,仍然满盘虾兵蟹将,依然瓣瓣如豆,只是少壮派多些而已。真让人无奈!

后来,渐渐悟出门道。当地人不计较蒜瓣瘦小,点过面后,寻位就坐,便拉过蒜盘剥蒜。有同伴时剥蒜闲聊两不误,独自一人则默剥无声,剥得差不多够吃了,热腾腾的面也刚好上桌。剥蒜等面,从容而闲适,清静而有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记得在西安吃泡馍也大有此景。西安泡馍馆,顾客落座,老板马上送来空碗和一个饼子,要客人掰碎放进碗里,然后取下入厨浇热汤加片肉,调味佐料,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馍就好了。西安人掰碎馍极考究,必须指肚指尖齐用力,从整块上撕下指甲大碎块才合标准,否则就被嘲笑不会吃泡馍。那样的碎块撕起来很费工夫,撕完一馍,大致正好是后厨烧开一碗热汤的时间。有些朋友相聚,边聊边撕,一个馍能耗时半个钟头。西安人解释,馍必需撕成如此碎块,入味才恰到妙处。在我看来,所谓得味,大部分来自心理而非味蕾。西安泡馍,其实泡人,泡得是那种安适之味。人生很多等待,等待就该安心,气躁不得,为免无聊,找点小事做做也不错,从从容容才是真,搞什么“蒜你恨”“蒜你急”的?

有一点奇怪。那种豆蒜是怎么来的?豆蒜品质一般,优质的东西不可能免费供应。豆蒜不可能是等外品,等外蒜廉价,商家不可能费事把蒜头加工成瓣再装袋销售。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我的推测答案是,豆蒜是生产蒜苔的副产品。

生产蒜苔的是特殊品种。蒜苗抽苔时,其叶片转入生殖生长模式,很快进入壮龄阶段,输导组织发达,纤维含量高,不堪食用,所以收获蒜苔后的蒜棵不堪用作商品蒜苗。但这样的蒜棵叶片齐全,还有较高的光合能力,要比重新栽种再建全株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蒜农因此保留蒜棵用来生产蒜头,以便物尽其用。只是收获蒜苔后,蒜叶已经过了光合作用的旺盛期,进入衰老期,导致蒜瓣小、蒜头疏松,蒜头勉强成熟,从而得到豆蒜。

2014-9-29于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