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更要善后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5-30 14:23:31 | 阅读: 3140
《科技日报》2011年3月1日二版载,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7日报道,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种免疫系统蛋白分子能调控大脑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数量。这也显示出,在人们的免疫能力、感染疾病和精神状态,如精神分裂、孤独症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相关研究发表在2月27日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上。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病与神经生物学、生理与行为学院副教授金伯利·麦卡利斯特解释说,精神分裂、孤独症以及其他精神错乱等神经疾病与脑神经连接的改变有关,这些改变影响了大脑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某些免疫基因和免疫失调也和孤独症和精神分裂有关系,根据我们的研究,大脑中免疫分子的形成可能会改变脑神经的连通性。”
他们研究的是一种名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型(MHC type Ⅰ)的蛋白质。10年前人们就发现,在出生后较晚时的大脑发育关键期,MHC-Ⅰ型蛋白质与突触连接的消除有关。而新研究发现了MHC1型蛋白质的另一项功能,它还能在出生后早期的大脑发育期间建立起神经元的连接。
无论是啮齿类动物还是人类,MHC-Ⅰ型蛋白质在每个个体之间都不同,免疫系统以此来区分出“自己”和“异己”,从而在防御癌症、抵抗病毒感染以及排斥移植器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小组在出生后较早发育期的小鼠年轻的脑细胞中发现了MHC-Ⅰ型分子,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检测,同时研究在小鼠神经元表面MHC-Ⅰ型分子的水平不同会对神经元造成何种影响。他们发现,当脑细胞表面这种分子密度增加时,神经元与相邻脑细胞的突触连接就会下降;反过来,当分子水平下降,突触连接会增加。
“由于MHC-Ⅰ型蛋白质的作用,突触密度受到了影响。”麦卡利斯特解释说,这些免疫蛋白不仅能调控突触密度,它们还能平衡年轻脑细胞的兴奋和抑制,这种性质是大脑信息处理和可塑性的关键。神经活跃性调控着脑中MHC-Ⅰ型蛋白质的表达,而MHC-Ⅰ型蛋白质也调控着神经活跃性转变为突触连接的能力。
曾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连续几天高强度脑力劳动,工作完成之际,随着思想的放松,感到身体疲软无力,如同大病一场,极易感冒。原来以为,其原因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往往伴随着熬夜,睡眠不足,饭无定规,体力过度消耗。麦卡利斯特的新成果则揭示出更深层的机制。在高强度脑力劳动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伴随着频繁而大量的神经突触连接,因而要求MHC-Ⅰ型蛋白质处于较低水平,实质就是免疫力的降低。在工作期间,高度兴奋的大脑或许另有一套机制协调身体机能,保护身体免受病害的侵袭。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可能就是大脑这种协调机制的体现,即愉悦积极的情绪使人不易生病,即使生病对身体也无大碍。工作完成之后,大脑不再兴奋,甚至出现抑制,令人感到有些百无聊懒。由于被降低的MHC-Ⅰ型蛋白质需要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低沉情绪又消除了大脑的协调机制,从而出现病害入侵的窗口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为避免身体受病害侵袭,高强度脑力劳动结束时,可以服用一些提高身体免疫力的药物,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或者适度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或适度的读书思考活动,使大脑由高度兴奋状态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总之,不要工作结束就“完事大吉”,一下子彻底放松自己。工作之后,保持一定的精神紧张,是自我保重身体的必不可少的善后事情,一张一弛之谓道,但绝不是骤张骤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