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视力与视野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5-31 22:55:23 | 阅读: 3335

读友报》2015年2月13日10版载李凯文章称,两只饿狼发现了一片草地,甲狼大喜。乙狼不解:“你又不吃草,高兴什么?”甲:“羊爱吃啊。”说完飞奔而去。乙:“你去哪儿?”甲:“我要让这个消息让羊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不是视力,而是视野上的差距,视力可以看到一样的东西,视野却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与此相似,《一地鸡毛》的作者刘震云曾有名言:中国人不缺学问,缺的是学识。意思是中国人从书本、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很多,遇事总喜欢复述一番书本上得来的学问,却就是缺少个人独到见解。另一个相似的说法见于澳大利亚科学哲学家查默尔斯的《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书中介绍,人们观察世界万事万物时,尽管面对同一事物,各人看到的却可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他的经验、知识和期望,并不仅仅决定于视网膜上的映像。N.R.汉森因此指出:“看到的东西比碰到眼球的东西更多。”以往我常把这些现象解释为视角、立场不同导致的结果,其总根子源于盲人摸象故事。我的解释远不如查默尔斯的论述深刻和精准。知识不是别的,就是由许多概念及其关系构成的体系。人们观察世界,少不了带有一个期望,期望看到新鲜事,期望看到让人倍感亲切的熟悉事物。何者为新,何者为熟悉?这是由知识决定的;观察之后,同样离不开知识来判定。

我曾朦胧地认为,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的经验、知识各不相同,对同一个世界观察和解释也就各不相同。因而,每个人看到的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正如一百个人读哈姆莱特就得到一百个哈姆莱特一样。当然,这样的世界有大有小,正如引文所言,视野决定了看到的世界。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关键是不要自以为是,开口问人、问自然,学问才有门。只要你自以为是,世界在你心中就热寂了,尽管你口口声声“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可以掌握的”。其次,行看阅读要像吃一样,要讲究品味、讲究回味,如果仅仅剩下张口吃,那就成了乞讨之口了。

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