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国舫 耄耋之年仍躬耕林业》有感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6-06 08:50:59 | 阅读: 2756
引文:《沈国舫 耄耋之年仍躬耕林业》
什么是林业?要抬头向前看,更要回头看来路,林业就是培育经营树林森林满足人们现时和未来需求的事业。什么是林业人?不仅仅是培育经营树林森林的人,更是认识宣传树和林的人,也是森林的代言人。
困难立地造林确实是个有待深入探索的领域。农业讲农田,林业讲立地,分别指的是庄稼和树木赖以生长的土地,但林业上又专业地分称树木为立木和倒木,前者指依然挺立在地的树木,后者指倒伏尤其是伐倒待用的树木,无疑两者源于采伐利用森林的时代。立地一词就由立木引起,顾名思义,立地就是立木定居生长的土地。农田讲究肥沃贫瘠与地势高低,立地讲究土层厚薄与平缓陡峭等。困难立地,顾名思义就是种树困难而且不易成活的土地,说白了就是难见绿色的风沙地、滩涂地和陡峭山地,所以沈先生称之为难啃的硬骨头。其实,困难立地一般不是树木生长存活困难,而是树木定居困难,走进原始林区,你会发现悬崖绝壁都有立木傲然临空,但那样的地方一但伐去现有立木再去种活一棵就难了,因为那些现有的立木是反复自然传播种子天时地利配合得恰到好处,树木种子落地发芽成苗长成幼树,完成定居,顽强生存,其实是以千百颗种子在哪里丧失定居机会为代价的结果。种树的人也有类似经验,无论多么困难的立地,只要种活的树,轻易枯死不了。所以,困难立地造林的关键是种活苗木艰难,尤其是种植施工艰难,就是空身在陡峭上走一趟,腿都会战栗不止。植树造林,人们总是千方百计种活苗木,却很少捉摸苗木为什么容易死。其实很简单,苗圃水土光湿温适宜而稳定,造林立地则恶劣而且变化剧烈,从苗圃到造林地环境落差太大;挖起苗木,苗木根系被伤断殆尽,可谓伤痕累累,加之运输中失水脱水,树势衰弱,种植后要求适宜条件养伤,自愈重建根系。条件变劣,又要养伤,活体苗木等不得,存活当然就难了。还有一种播种植树法,就是在造林地直接播种,但成功的不多,原因是天时碰不上地利,地利遇不到天时。为此,笔者提出微圃植树法,就是在每个播种点建立微型苗圃,圃内播下数粒种子,种子是休眠的,尽可等待天时地利。也就是天时地利中加上人合。微圃不大,材料轻便,施工方便,不过挖坑如杯,纸筒为壁而已。
2017-6-12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