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从雪伤说起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6-07 17:00:42 | 阅读: 2521

新梢受冻枯死,还会由休眠的备用芽萌发再建枝冠,其原理在于植物是一种无中心化的构件生物体。动物器官如果坏死,一般不会再生,严重降低个体生存能力,如果坏死的是重要器官,则个体难免一死。因为动物是一种中心化的生物体,多个辅助器官围绕不可或缺的中心器官(心脏或脑)发挥作用,每种器官数量一两个而已,而且没有备份。植物体上没有一个中心器官,功能重要的器官(根或叶)数量多,而且都有备份,能够新老更替。几年前,意识到果树修剪的本质在于对树冠的立体耕作,调整控制枝上芽体按需要萌发,去掉一些不需要的枝芽,促使符合要求的枝芽萌发抽枝展叶或开花,与耕地播种促使按需发芽成苗无异。也就是说,树木实质上是成百上万的着生叶(或花、果)的当年新枝共生于枝冠的生物体,每个新枝与一年生的草没有本质区别。当时,对于树木的这种生长发育特点,总是感觉找不到一个准确的词语进行概括。前不久,网上读到一贴《世界上最古老的树,寿命8万年,重达6千吨》,称“植物是一种无中心化的构件生物体”,眼前骤然大亮,当年新生枝就是构件,可以自由地新老更替,地下用来吸收的毛细根同样属于构件。修剪、移植断根不影响树木存活,新生嫩枝受冻枯死不影响树木存活,都是这一构件原理决定的。构件是树木安身立命的根本。干旱时,污染中,树木可以自动地逐步枯死放弃一部分枝或根;病虫害发生时,树木抗拒不得也会自动地逐步枯死掉病灶周围的组织乃至器官,以阻止进一步受害。总之,树木就是一种大纵深被动防御的构件生物体,只要一芽尚存就能再生,甚至只剩活根都可以蘖生新枝。唯有构件,终生定居不能移动的树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笑对虫菌禽兽,笑对风雨雪霜。

刺槐与花椒均为花叶混合芽,枝芽萌发展叶后抽生花序,继而开花坐果。枝芽是花枝叶枝尚待展开绽放的幼体,其中的叶和花都已经雏形初具。其中的花枝雏体由叶枝雏体转化而来,称为花芽分化。由于雪伤新抽嫩枝再无复活可能,其中待机欲绽的花枝随之香消玉陨。新生嫩枝受冻枯死后,丧失对老枝下部的休眠芽的抑制作用,顶端优势不再,休眠芽得以萌发再建枝冠。以笔者推测,休眠芽受顶端优势影响,发育不太成熟,因此发芽相对迟缓。另一方面,正因为休眠芽发育不全,其中也不会分化出花芽,萌发后只能展叶而不能开花。其实,休眠芽作为备胎,萌发随机而定,大多要迟于开花时节,导致休眠芽萌发后再开花坐果,果实生长期短,不足以成熟,失去生产种子传衍后代的生物学意义,徒劳无益。由此可见,休眠芽中不至于做无用功,不会分化出花芽。因此,受冻后再由休眠芽萌发重建的刺槐、花椒等枝冠今年应该无花争奇斗妍,当拭目以待。
国槐发芽早晚差异非常大,据往年观察,萌发早的与晚的槐芽,相差可达二十余天。说明在发芽早晚这一性状上,国槐植株之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具有接受自然淘汰筛选的性能。就像本次雪伤,如果发芽早的植株因伤致死全株,那么它们就不会留下后代,不久的将来,在兰州就只剩下发芽迟能顺利避过如此雪伤的植株。枣树发芽迟至五月初,其时倒春寒雪伤事件已经极少,因此枣树很少罹遭雪伤之难,就是在发芽早晚性状上接受自然淘选的结果。在本次雪伤事件中,国槐新发嫩枝全部受冻枯死,毫无株间差异,说明国槐嫩枝抗寒性状不接受自然淘选。其原因可能是,国槐花芽当年分化,春梢受冻害后休眠芽萌枝仍可分化开花结果。想到这些之初,笔者认为春生嫩枝抗冬能力在同种植株之间没有差异,不接受自然淘选,各种树木都这样。后见网友介绍,本次雪伤中也有牡丹受害,而笔者多处观察未见牡丹受害,说明除地方不同灾情有别之外,牡丹品种之间也存在受害与否和受害程度的差别,也就是说,牡丹原种在春生嫩枝抗寒性状上存在株间差异,具有接受自然淘选的性能。进而推测,春生嫩枝抗寒性状是否接受自然淘选,随树种而异。但据笔者前面的分析来看,估计大多数树种拒绝这类自然淘选,毕竟都有休眠芽备胎,居安思危,错过一年不结果传种,大可“重整行装再出发”!
2018-4-12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