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也说张屠夫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6-07 11:34:59 | 阅读: 3211

分享视频:天寒地冻的东北农村,5个大男人围着一头猪


昨晚,夫人看到这个视频,笑个不停:“猪头上被纤维袋子套住,一下子就懵圈了,不跑不动,任凭人把它抓住捆起来,连叫都不叫一声。”听妻这样说,也凑到手机前要看,不料放送结束,换了另一个视频。于是央求夫人找到原视频,细看。
夫人有些奇怪:为什么非要看,平时不这样好奇呀?
因为,杀猪大有说法。
“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确实如此,吃肉去毛,天经地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单为吃肉去毛并不难,难的是杀猪去毛。牛马驴羊,剥皮就可,猪不便剥皮,猪皮下连着脂肪,剥皮离不开刀割,弄不好就割得搓板一般,很骇人。“死猪不怕开水烫”,但水温不能滚开,也不能欠火,否则烫不出容易刮净的猪毛,尤其那层脏污的表皮。掌握烫猪水温是个技术活儿,没经验可不行。烫猪之前要用长钎在猪皮下通开气道,然后吹气胀圆猪身,否则疲软的猪肚皮不便刮毛。“牛皮不是吹的”,杀牛不用刮毛,而且“九牛一毛”不可能刮净,所以牛皮不能吹,吹猪皮才专业对口。因此,杀猪要专业,“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暗指的就是张屠夫专业,否则人们尽可以说“不吃混毛羊”“不吃混毛驴”……
杀猪,最大的特色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血喷三尺。其要点是快、稳、准,两尺长的尖刀对准猪喉一刺没把,捅破猪心,干净利落,猪惨叫几声,猪灵幽幽而逝。这样的利落活,没几年真功夫练不出。猪必须这样杀,杀羊就不必这样要功夫,只要不晕血,任何人都能杀羊,割断羊脖子下的颈动脉就行,没多少技术含量。猪四肢短小,膀大腰圆,体粗身壮,挣命起来,两三个人镇压不住,四五个人则无从着手。网上曾见越南人祭祀劈杀活猪,用绳子拴住四条猪腿四向拉紧,每绳至少两人,再由一人行刑。放血杀猪必须牢牢固定在屠案上,否则猪血四溅太血腥。猪脖子短粗强壮,不容易利落地割断颈动脉,导致猪因疼乱挣,很难控制。就是割断颈动脉,猪血尽而死也费时较长。猪是一根筋,“狼突豕奔”,跑起来横冲直撞,脑筋不会急转弯,颈动脉因此较细以节约用血。与猪相对照,羊脖子细长,容易割断颈动脉,而且羊头也因此容易被锁定。就是马、牛、驴等大型家畜也与羊相似,其细长的四肢同样容许多人镇压操作。因此,捅破心脏是杀猪要领所在。
度娘字典解释:象形字“彘”本义指野猪,下方的“矢”字和两边的符号表示箭射入了野猪。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度娘的解释很牵强,野猪被箭矢射中,极其危险。猎人经验:一猪二熊三老虎,猪比熊虎都可怕,一旦被射伤,报复起来,横冲直撞,鬼神都愁。在笔者看来,“彘”字中“矢”表示射中猪心的箭。古代没有铁,青铜刀不能做得尖利薄长,不适于捅杀猪,更早的时候连青铜刀都罕见,古人因此发明了用箭抵近射穿心脏的方法杀猪,因此“彘”字表示射心杀死的猪,其读音为“逝”,其实是模仿的猪嚎声,与“豕”字同音而声调有别。彘还可能被古人用来表示肉用猪,也就是常说的年猪。在甲骨文中,“家”字有两个写法,一是画写成房屋下一头猪,即豕;二是猪的简笔画身上多画一斜线,类似于“豖”字。以第二种比较常见,其中的斜线表示射中猪心的箭,表示是一头肉用猪。因此,“家”字表示养有年猪的住房,猪积肥,又是“净坛使者”转化残羹剩饭为肉食,农户人家必不可少。鸿门宴上,项羽说“赐之彘肩”,不说“豕肩”,说明当时彘指杀死的猪或肉用猪,豕则泛指一切猪。
2018-3-1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