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经验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闻消息典范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22-11-24 14:46:02 | 阅读: 34387

新闻消息短小精悍,以最简要最迅捷的笔法报道新闻事件。作为一种文体,新闻消息由标题、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六部分组成。标题用来概括新闻事件的主要事实,具有索引功能。讯头用来说明消息的来源,置于括号中以便与正文区别开来。导语是新闻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精炼最具冲击力的核心内容构成,旨在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导读者一口气读下去,欲罢不能。主体是新闻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历史或自然环境,可以穿插在主体中。结尾用来交代新闻事件结果,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其中,背景和结尾均可有可无,视新闻报道的具体要求而定。

新闻消息写作要求凤头猪肚豹尾,称作“六字法”。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乔吉提出:“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乔吉认为:开篇起文要美丽,中间要浩荡,结尾要响亮。全篇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如果做到这些,就可以称为乐府诗了。“六字法”分别比喻诗文创作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同样适用于新闻消息写作。也就是说,文章的起头要奇句夺目,引人入胜,如同凤头一样俊美精采;主体要言之有物,紧凑而有气势,如同猪肚一样充实丰满;结尾要转出别意,宕开警策,如同豹尾一样雄劲潇洒。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解放战争胜利阶段新华社的一则新闻报道,不仅包括新闻消息的六个组成部分,而且深合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法”,堪称典范。笔者不自量力,下面就该文赏析一二,以供写作练习者参考。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上文中,“我三十万……渡长江”为标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电)”为讯头;“英勇……过长江”为导语;“渡江……进击中”为主体;“人民解放军……的命令”为结尾。

标题用“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两个关键词叙述事件概貌,简洁有力,并用“胜利”一个词修饰性地刻画了事件结果,同时有效连接了两个关键词,惜墨如金。

主体由三句组成。第一句平铺直叙渡江战役开始过程,以“20日午夜”紧扣导语的“21日”并遥连讯头的“22日”,构成倒叙笔法总结新闻事件。其中,时间状语“20日午夜”与导语一样采用插入法,形成对仗整齐的排列句式,语气连贯,读起来一气呵成;地点状语“地点在……之间”置后,具有补叙说明的性质。第二、三两句展开叙述新闻事件过程,分别从敌我双方描述渡江战役具体情况,其实是遥相呼应导语中“英勇”以进一步展开,刻画靠实“英勇”,使得这一个形容性虚词不至于落空,显得有血有肉,丰满充实。

主体中穿插了两处背景,一是“经营了3个半月”,二是“长江风平浪静”。“经营了3个半月”叙述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长江防线的历史背景,用以衬托人民解放军压倒一切的强大战斗气势,其实就是为人民解放军的“摧枯拉朽”予做铺垫。“长江风平浪静”叙述的是我军渡江战役的环境背景,说明我军指挥部对渡江时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为后文“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等战事顺利的描写奠定基础。

最后一句构成结尾,用“正以”一词带出展望色彩,构成兼具小结和展望性质的结尾笔法。其中,前一小句的“英雄式”遥相呼应导语的“英勇”;后一小句用“执行”这一关键词补充说明新闻事件的来由,说明渡江战役由我方统帅部署,暗示我军已经取得解放战争的压倒性主动权。因此,后一小句实际上更具背景性质,表现的是一出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背景。

综上所述,这篇连同标点符号只有216个字符的短文,从标题到结尾步步呼应,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以至于不易分清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全文以“英勇”一词总领终篇;以“摧枯拉朽”刻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以“长江风平浪静”隐含写出我军战役指挥部周密的计划安排;以“命令”从明线上点明我军统帅充满自信的战略部署,在暗线中带出我军已经取得解放战争绝对优势的宏大历史背景。

不仅如此,全文在选词炼字上极其讲究,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驮能力。

标题、导语、主体均写到渡江军队数量,写法各不相同,“我三十万大军”“人民解放军……大约30万人”“30万人民解放军”,从而有效避免了重复。标题中“我三十万大军”只用一个“我”字就标明了作者的立足点和叙事角度,“三十万”采用汉文数字写法,充分照顾到了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换成“我30万大军”就显得别扭。导语中“人民解放军……大约30万人”被插入内容隔断,使得全句一气贯通。其中,“21日”作为时间状语可以放在句首,但这样以来,不仅会弱化新闻主题,突出了时间节点,因为标题其实先已引导读者关注点集中在我军渡江这件新闻事件上,还会与讯头的“22日电”形成时间表述上的反复和简单罗列;“已有”表明战役中我军还有更多军队要渡江,暗示出我军渡江战役的宏大计划和彻底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的意志,进一步扩充了标题中“胜利”一词的含义,为主体的展开埋下伏笔;“大约”表示“30万”是个约数,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严谨性,同时对消息主体中使用“30万”予做说明,不需再重复描述其约数性质,从而节省笔墨。导语和主体中的两个“30万”均可以写作“三十万”,但作者并没有这样做。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用以避免与标题重复,一方面体现数量表达的科学严谨性,叙述精确数量时,汉语写法用字较多,不如阿拉伯数字简洁。特别是,讯头、导语、主体中全部数字统一采用阿拉伯形式,显得极其规整科学。

全文语言补实,只有五个形容词虚处落笔,“英勇”“摧枯拉朽”“风平浪静”“英雄式”“坚决”,导语、主体第二句和第三句各用一个,结尾两个小句各用一个;其余均为据实叙写。“纷纷”为状态形容词,属于据实描写性质。“万船齐放”看似夸张笔法,其实,当时我军装备简陋,渡江工具均为征用的民船,船小,每条船只能载运一个排约三十人,三十万大军渡江,确实要用船万余条。所以,“万船齐放”是暗中据实着墨,明里则充分渲染了我军强大战斗气势,从而不着痕迹地带出我军装备的简陋,否则明写简陋就与全文渲染的我军强大态势失调了。也就是说,“万船齐放”其实暗中写明了我军装备简陋的历史背景。“溃退”等于“败退”,但是,“败”字含有“战斗失败”的意思,所以此处写作“败退”就与前文的“军无斗志”失调了;“溃”字含有“望风披靡”的意思,所以此处写作“溃退”恰恰与前文的“军无斗志”珠连璧合。“齐放”等于“齐发”,但“发”字含有闻令而动的主动意味,而“放”字则含有顺流而下、自然而然的意味,所以,“发”远不如“放”字形神俱备,暗示我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是顺天应时的伟大壮举。由此可见,“溃”“放”两字充分体现了作者炼字的浑厚功力。总之,全文浑然天成,不着丝毫雕琢痕迹,堪称神来之笔!

“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中“好似”后省略了一个“被”字。“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常规用做主动句,被动用法绝无仅有。但增加一个“被”字就显得非常累赘,而去掉这个“被”字不仅使得语气连贯起来,正因为如此简化成主动句式,看似拗涩,实则顺。读者阅读到该处时,由于形式上拗涩,会不由自主地出现理解上的短暂停顿,稍一思考便明白是敌军防线被推枯拉朽,从而留下对国民党反动派腐朽至极的印象。

据记载,这篇短文是当时毛主席为新华社写的报道,堪称新闻消息写作的典范,绝对大手笔!

2019年4月10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