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经验

总结型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9-04-23 17:54:51 | 阅读: 5216

许多林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要写论文,但苦于不像科研人员那样有试验有数据能写出研究型论文,只好根据自己的认识经历和认识就某个方面展开论述,总结经验,或者揭示阻碍事物发展或功能发挥的问题,统称为总结型论文,因为揭示问题也是在总结客观事实基础上完成的。这样的文章读过很多,评审的稿件也不少,说句实话,读起来特别吃力,尤其稿件,相当一部分实在不敢恭维。
很多文章经验、问题、对策面面俱到,
洋洋洒洒,读来都似曾相似,甚至老生常谈得熟透软烂,过眼即忘,毫无掩卷长思的感觉,就像闲呷了一口温吞水。例如说存在问题时,“不够重视”“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措施不全”之类。这些带“不”字的缺点类问题论述,基本上都是罗圈话式地展开说一下完事,经验总结也大多如此。优点类经验总结不会带来不良反映,一般人都不会拒绝高帽子;缺点类问题揭示就不妙了,如果主办其事的当事人看到自己被如此指责,定会情绪激动:“你说我不够重视,我哪里重视不够了?重视到哪里算个头?换你来重视一下给我看!”
每每看到这样的论述,都这样感觉不妥,至于不妥在什么地方,却是说不清道不明,莫名其妙。只能总结为所称问题只是作者个人的感觉,而感觉因人而异,你感觉“不重视”,换个人侧感觉“很重视”,就像我在此感觉“不妥”一样。今天读到一段话,以往的莫名其妙顿时烟消云散。
所谓经验消息,即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况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它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或者说,由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不是突发性的,事情的发生、发展有比较长的过程。它所选择的事实有典型意义,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某一个时期、某一项工作的全貌。它不是简单的现象罗列,而是通过纵和横的对比、分析、阐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对读者有启发性、指导性。”引自《新闻消息的写法》(搜狐网,[公众号]额敏一家人)
上段引文虽然介绍的是经验型新闻消息的写法,同样适用于总结型论文。也就是说,总结型论文要论述的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况性、经验性和典型性的现状,首先要摆出至少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出优点类经验或缺点类问题。总结型论文不能简单罗列事实,要通过纵向或横向的对比、分析、阐述,揭示经验或问题的本质,要对读者有所启发和指导。而以往看到的总结型论文缺少的恰恰是摆事实部分,简单地论述结论,自然就不能令人信服了,优点类经验不能服人,缺点式问题更易被人视为指责。
新闻消息写作只需描述事实即可,论文还要讲道理,要准确解释优点优在什么道理上,缺点缺在什么道理上。这样的道理不能虚而化之,要符合书本知识或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一点尤为第一线技术人员欠缺。笔者在《
柳树小识二则》中解释过四月份容易制做柳笛和种植绿化大树容易损伤树皮的现象。一般人解释,四月份树木发芽抽枝,生长旺盛,因此树皮容易离骨受损,甚至还能由此搬出一大套长得快易折之类的道理,其实除了换个说法复述问题之外,回答基本是南辕北辙全不在点子上。其中的关键是四月份树木发芽之初,树皮和木材之间的形成层分生活动旺盛,削弱了树皮与木材之间时黏合力。一般人之所以想不到形成层,是因为不善于运用专业书本知识解释事实,而仅限于使用常识。最近看到一句话,眼前一亮,认为大有文章。落叶松起苗时不需抖净,根上带些原土更容易成活。为什么?有人解释,有利于植苗后根紧密接触土壤而吸水;有人解释,带些原土能维持苗根活力;有人解释,就像带土球起苗一样,有利于苗根吸收水分养分。三种解释都经不起推敲:带原土并不能保证苗根紧密接触土壤,同样能被悬空;苗根粘附的土非常少,见风一吹就干透了,包裹其中的苗根不免一枯;带土球与粘附的土别如天壤,土球能维持其中的苗木活力很长时间,粘附的原土见风就干了。其中的关键在于菌根菌。松柏类树木没有根毛,无论多么细的根都不能伸入到土壤毛细孔中吸水,要靠共生的菌根菌辅助吸水。菌丝与根毛一样细,可以伸入土壤毛细孔中。落叶松在苗圃生长一年以上,会共生上菌根菌,造林地即使有菌种,数量也不多,还需要一个感染共生过程,不如原土带来的菌根菌埋入土壤即猛长。运用专业知识解释事实就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多用多练才能熟练掌握。这样不仅可以把总结型论文写得有深度有水平,还有利于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发现是新的还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否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会怀揣了金碗却茫然不知是宝。
2019年4月23日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