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主题教育调研揭示科研乏力四大症结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9-07-31 19:57:24 | 阅读: 7349

近日,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根据“守初心、找差距,担使命、抓落实”的总要求和省林草局部署,省林科院确定六个课题,由院领导分别牵头开展调研工作,并进行了成果交流。
  调研发现,我国省级林草业科研院所,近五年来人均发表论文少者1篇,多者3篇,平均单篇论文被引用量也只有2~3次,省林科院位居中下游水平。与每年人均发表论文1篇以上、单篇被引用超百次的高产出科研单位相比,省级林草业科研院所差距十分明显。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一是写作焦虑症,二是解释力怠速,三是鉴赏力错位,四是自我科普失位。
  写作焦虑症指害怕、担心和逃避写作的心理状态。许多科研人员的写作焦虑症有增无减,迫不得已要撰写论文时,只能按照范文亦步亦趋地套写了事,在关键章节上往往得过且过。有些科研人员相法很多,不乏新颖独特之处,著述成文时却深感无的可写。论文写作要围绕中心思想展开,要求材料详实、术语精准、语言简洁、逻辑严谨严密,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能用空话、套话、官话、罗圈话灌水凑字数。论文属于特殊的散文,要求形散而神聚,要凝练中心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全文。很多科研人员能发表论文,但不会写也不写普通散文。许多单位门户网站鲜见林草业科普性原创文章。受写作焦虑症困扰,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更多的是迫于“要我写”的任务性行动,而非“我要写”的自觉行为。科研人员以智力产品贡献社会,只有大量发表论文,才能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努力向“我要写”的境界跨进。
  解释力是辨识技术、自然过程或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用逻辑和理论知识给出科学解释的能力。林草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行业,许多生态过程、生物学现象及其社会相关事物都没有被系统的解释过。但是,互联网上提问相关问题时,要么响应寥寥,要么解释宽泛,空话、套话、官话、罗圈话多而有理有据的实话少,表现为解释力怠速,像怠速中的汽车一样,无论如何加油都只是原地踏步。解释力匮乏会严重束缚科研创新能力,制约科研效益,甚至碰巧解决了难题、有了新发现也浑然不知。没有解释力,就提不出具体的科学问题,提不出高价值研究课题,也就写不出高质量的论文来。
  鉴赏力指欣赏、鉴别、判断、评价作品美丑的能力,科学鉴赏力则是欣赏、认识、鉴别、判断、评价科研成果并从中获得愉悦感的能力。人的大脑不能长时间怠速空转,明白道理是件非常愉悦的事情。人闲下来的时候,总会鉴赏些什么,从中获得愉悦感。现在智能手机普及,网络阅读便利,以至于许多人变成了低头族,随时随地捧着手机阅读,见到喜欢的文章或视频就随手转发,与朋友分享。但是,无论QQ群,还是微信圈,都很难见到林草业同仁分享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分享内容多是一些社会有关的东西,让人感觉,分享者都是社会学家,而不是林草业科研人员,说明其鉴赏力已经错位。鉴赏力错位还导致获得感跑偏,认为只有升职称长工资才是获得,从来不为洞察科学奥秘而心满意足。良好的科学鉴赏力有助于向科学大师看齐,在科研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良好的科学鉴赏力能够有效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熏陶自己的科学素质,增强解释力,乃至激情澎湃到“我要写”的境界。
  自我科普就是宣传普及自己的科研成果。知识爆炸,“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沉默就意味着沉沦,意味着与泥沙为伍。因此,科研人员要善于自我科普,用科普文体、新闻体裁,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其他媒体形式,用通俗流畅、活泼明快的语言自我科普,借鉴软文的形式广而告之。可惜的是,林草业同仁们的QQ空间大都空空如也,微信朋友圈里也少见原创贴子,许多科研院所的门户网站上也难觅相关文章。由此可见,林草业科研人员自我科普严重失位。
  对照主题教育总要求,写作焦虑症、解释力怠速、鉴赏力错位、自我科普失位,归根结蒂就是偏离了初心,忘记了使命。因此,林草业科研人员要勤学苦练,努力克服写作焦虑症;要广泛尝试,竭力摆脱解释力怠速困境;要静下心来,大量阅读点评科学报道,想方设法培养专业兴趣,尽快纠正鉴赏力错位;要努力学习多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尽力做到既能写论文又能写散文,推动自我科普及早上位。
  为此,针对单位层面提出四条建议:一是号召共产党员和干部带头在科研活动中“归初心,担使命”;二是营造浓厚的科研气氛,大力促进学术交流活动;三是树立互相欣赏的和谐风气;四是创设老人带新人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