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刺槐的思虑太精奥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9-07-31 01:31:16 | 阅读: 3418

今天上午,与日本秋田县农林水产部林业技术访问团座谈,收获颇丰,其中与田村浩喜先生有关刺槐的交谈更是回味悠长。

田村先生为秋田县林业研究研修中心首席研究员,专攻刺槐研究。田村先生介绍,在秋田,刺槐属于引进树种,耗水量很大,但来到甘肃也多见刺槐。为此有些疑惑:甘肃的刺槐种植是否需要大量灌溉?

我介绍称,刺槐的生态适应幅度很宽,在甘肃主要作为抗旱树种被广泛栽植。刺槐对水分很敏感,大致在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的甘肃东部天水、庆阳等地生长健壮,可以成林成材;在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的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往往长成小老头树,树高不足10米,像未老先衰的小老头一样生长缓慢,成林而不材。另外,还注意到刺槐在甘肃野外很少有自然落种实生苗,林分难以自然落种更新,要靠人工一代一代地植树造林,不符合生态造林要求稳定可持续的原则。

田村先生介绍,秋田年降水量1600毫米,刺槐林分自然更新良好,但落种实生苗多见于山坡,平地或海岸沙滩少见。观察发现,在平地或沙滩上,刺槐种子均被洪水冲刷埋藏起来,消失不见。

田村先生的介绍解开了我多年的一大迷团。刺槐荚果成熟后不开裂,不脱落,在母树上宿存越冬,次年逐渐开裂散布种子。在甘肃,一是刺槐宿存的荚果受种子小蜂危害严重,大量种子丧失发芽能力;二是甘肃属于秋雨型气候,春夏干旱少雨,自然脱落的刺槐种子难有发芽成苗的机会。秋田属于海洋型气候,冬春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又高达1600毫米,刺槐荚果宿存次年散布种子的特点得以顺利实现发芽成苗的目的。在秋田,刺槐自然落种实生苗多见于山坡而少见于平地的现象,可以用本人提出的“微圃”和“径流播种”两个新概念予以解释。所谓微圃就是满足种子隐藏、催芽、萌发和幼苗发育条件的微型地貌,就是单粒种子发芽成苗的微型苗圃。微圃一般为微型穴洞缝隙,能够为刚出土的脆弱幼苗遮阴蔽风,稳定幼苗的生长环境,保证幼苗顺利发育为初具适应能力的幼树。这样的微地貌多出现在山坡上,由降水径流冲蚀而成。种子落地,如果始终暴露则难以发芽,径流则可以冲刷携带种子进入穴洞缝隙中,水分下渗后,其中的泥沙和腐枝败叶沉淤下来恰好埋覆种子,深浅适宜,最终完成播种过程。也就是说,只有山坡上才能形成刺槐的微圃,径流播种才能成功;平地上缺少刺槐的微圃,径流播种则漫无目的。绝大多数植物的种子比重为1上下,非常接近水,很容易被平缓水流冲起携带,寻家安居。刺槐的种子同样如此。刺槐荚果宿存次年开裂散布种子,正是出于利用径流播种的考虑,可谓思虑绵密精奥。

以往看到刺槐在甘肃被大量用于抗旱造林,成效不错,很为人们植树造林改善环境的成就自豪,其实并不懂刺槐思虑的精奥。今天与田村先生交流数语,多种信息汇集补成,一举得窥刺槐奥秘,喜不自禁了!

2019-7-30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