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榆叶梅二次迎春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9-08-16 08:54:04 | 阅读: 3736

榆叶梅花期与连翘相近,为最早笑迎春风的花卉之一。榆叶梅先叶开花,花繁,粉红齐绽时串串花团锦簇,奔放如火,迎春之情更胜于连翘。今天下午,在小叶黄杨绿篱中忽见一丛榆叶梅灌球中有花笑在绿叶之间,大奇!随之,又见邻旁一丛输叶梅笑意盈盈。

psb.jpg

所见第一株迎春的榆叶梅。

psb (1).jpg

所见第一株二次迎春的榆叶梅花朵特写。

psb (2).jpg

中景为所见相邻两株二次迎春的榆叶梅,放大可见左株叶间花朵。

psb (3).jpg

正常无花的榆叶梅。

psb (4).jpg

所见第二株二次迎春的榆叶梅特写。


图中所见榆叶梅属于年内第二次开花迎春,一至三四朵开放,花瓣接近单层。春花时均为数朵成簇开放,明显重瓣。两相对比可见,本次榆叶梅迎春朵少瓣寡,属于异常开花。无疑,其异常之处应该在于过度修剪。一般修剪只剪去当年新梢的中上部,枝叶仍然浓密;二次迎春的榆叶梅植株则连同部分老枝一起剪去,以至于枝叶稀疏。过度修剪导致二次迎春的原因,暂时得到两个解释,一是春季花期过后残余花芽受过度修剪刺激而迎春;二是今年新分化的花芽受过度修剪刺激而迎春。

枝条的作用在于支撑安排叶片到光照充足的空间里,着生叶片的部位称为枝节,两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每个枝节又在叶腋处着生芽体,以待来年发芽抽生新枝。发芽后抽枝展叶的芽称为叶芽;发芽后开花的芽称为花芽;既抽枝展叶又开花的芽称为混合芽。花芽和混合芽均由叶芽转化而来,特称为花芽分化,因为初形成的芽均为叶芽。与苹果、梨、杏、桃等果树相似,榆叶梅枝条又分长枝和短枝,长枝节间明显,叶芽很少转化为花芽,至多仅基部少数叶芽转化为花芽;短枝节间几乎不辨,但至少分化一个花芽。榆叶梅花芽分化在每年的六七月之间。

春季花芽竞相绽放,略有早晚。推测早开的花朵如果授粉坐果,幼果释放激素物质抑制后续花芽迎春,导致部分花芽残余下来。过度修剪,去除了新梢连同其上着生的幼果,抑制花芽绽放的激素失去源泉,残余花芽得以迎春。这是前述第一个解释的机制所在。如果这一解释属实,那么苹果、梨、杏、桃等果树也可能存在相似现象,弄清楚其内在机制,对于这些果树生产意义巨大。这一机制可以用来调整花芽迎春速度,拉长花期,使得适量花芽开花坐果,同时抑制其余花芽迎春放,一则可以省去疏花疏果环节,二则可以有效避免晚霜冻害造成的损失。这些果树花量大,坐果量也大,为保证果大质优需要疏花疏果以便果量适中。我国北方春季万木复苏之后,往往还有寒流来袭形成霜天气,特称晚霜,意指冬季的最晚一次霜冻。晚霜会冻伤致死花朵、幼果,造成严重减产。调整花芽次第迎春,就可以利用残余花芽再次坐果,从而保证果品产量稳定。即使这些果树自身缺少残余花芽特性,也可以从榆叶榆转移控制残余花芽的基因,从而调整花芽次第迎春。

正常生长的幼果同样抑制当年新分化的花芽迎春。过度修剪去掉幼果,当年新分化的花芽失去抑制而迎春,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分化出完善的花瓣花蕊就急急绽开。这就是前述第二个解释的机制所在。

总体来看,前述两个解释中,以第二个属实的可能性较大,第一个属实的可能性较小。即本次所见二次迎春应为当年分化的花芽,不是去年的残余花芽。如果是残余花芽,那么应该在修剪之后不久就会迎春。图中可见榆叶梅修剪比较老旧,新近修剪的迹象不明显。图中二次迎春朵少瓣寡,显然发育不全,更有可能是分化后缺少抑制而未能继续发育的花芽。无论哪个解释,目前都是一种可能性。

正常的事情常被视为理所当然,其中的道理也常常是“公说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公理婆理都能自圆其说。异常的事情最能检验出公理婆理谁对谁错。就像这次榆叶梅二次迎春,“去年残余花芽迎春”是公理,“今年分化花芽迎春”是婆理。谁对谁错,您说呢?
2019-8-11行草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