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嚎哭的生物学意义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22-09-01 13:33:03 | 阅读: 1871
一直对人类婴儿嚎哭现象迷惑不解。
远古时期,原始人类的母亲们无法一手抱婴儿,一手觅食,必然会把婴儿安置在附近隐蔽处,以便觅食。但婴儿稍不如意的嚎哭会招来掠食动物,是极其危险的行为。而且在各类哺乳动物中,幼崽饥饿时的叫声都不太大,传声距离不过数米而已,而人类婴儿的嚎哭声几乎可以与成年人的高呼声相当,是一种绝无仅有的现象。
今天在央视《晚间新闻》节目中见到云南白头叶猴的婴儿毛色呈鲜亮的黄色,与其母亲的黑色体毛形成鲜明对比。昨日在另一个电视节目中见到,另一种猴幼崽体色同样显眼,节目给出了解释。那种猴成年毛色呈灰色,隐藏在枝叶中不易被发现,其幼崽的毛色也呈亮黄色。节目中解释,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让母亲容易找到丢失的孩子。
白头叶猴幼崽毛色显眼的原因与之相同。猴崽体色显眼,虽然容易引起捕食者的注意,招致危险,但也更容易让母亲找到自己,从而及时获得母亲的照料和保护。写到这里,我突然灵机一动:其实人类的情况与猴子相似,只是人类的婴儿是刺耳的嚎哭声而已。其意义都是让母亲更容易找到自己,及时得到母亲的照顾和保护。现在更深入想一想,婴儿的这一奇特行为更可能是人类长期生活在昏暗的山洞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