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始于陇南,终于陇南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23-07-25 00:02:18 | 阅读: 570

主持泥石流生态治理研究项目,在陇南实施,主要就是植树造林,用什么树种,造什么样的林,森林如何减少减轻泥石流,一切都似懂非懂,又不想照葫芦画瓢,把前人的方法变换花样做一遍了事儿。简单设置一些试验后,主要工作就是陇南各处泥石流高发区观察思考。一日见到当地连续多株杨树被人剥去2米高的树皮,惊讶!当地村委主任介绍,那是骟树伐木法,第一年开春时剥皮,当年抽枝展叶,入秋后枯死,次年开春伐倒利用。这样得到的木质不翘不裂,质轻坚韧,不生蛀虫,用做梁、柱、檩、椽,寿命超过百年。据称是一位在建庙施工的大木匠无意中发现,留传下来,当地人凡是自用材大都采用该法。于是笑着问同伴,什么原因,为什么剥皮枯死后再伐的木材质轻坚韧、不生蛀虫?未待同伴回答,先自有了答案:伐后抽枝展叶生根,耗尽了树干贮藏的营养,而剥皮切断营养输送途径,树叶的光合产物不能输出贮藏在树干中,树干无营养因而质轻,不生蛀虫。之后组织材料撰写成文,耗去数月时光,几乎调用了全部所学,提出栈糖渠模型予以详尽论述。成文后,极其自得,认为是自己的毕业论文,即综合运用所学解释专业现象。自此以后,项目研究又取得微圃植树法、竹樊滞散径流技术、冰点引发、毒刺混交自封植被等系列重要理论成果,自感未负项目。

执行泥石流项目期间,在陇南听当地育苗专家介绍,油橄榄、石榴树干易生瘤状隆起,而且生树瘤较多的树产果也较多。油橄榄原产地中海沿岸,引进我国,多地试验表明,陇南为其最佳适生区之一。陇南也因此把油橄榄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因此,对油橄榄,对树瘤多了一份关注。后又听他人介绍,在地中海原产区,有些国家称油橄榄的树瘤可用来繁殖苗木,特称之为营养包。泥石流项目之后,本人再未主持或参加项目研究,但观察思考式理论研究的习惯延续下来,成果比以往参与项目还多。可以说,正是在陇南,本人的学术活动才真正开始。

今年开春,观察到一株榆叶梅开有不同花朵,一枝上花朵近白色且花期较早,其余枝为常见的粉红色且花期较晚。灵机闪动之间,认为其树为嵌合体。后来同事又见一株桃树,同开二色花,但同一小枝上二色并列,甚至一朵之中、一瓣之中都是二色相杂。见之大奇,决定一探究竟。查阅文献得知,在果树育种界早就有嵌合体研究,并称同朵二色的现象为洒金,同枝花二色的现象为跳枝,但其理论在解释洒金、跳枝现象时笼统模糊,难以令人信服。于是结合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梳理,一气完成四篇文章,因为其中涉及植物茎端生长锥,而生长锥的进化又贯通着维管植物的系统发育,又以一篇讨论生物进化中达尔文自然选择问题的文章作为结篇。其实,本人在学生时代就对达尔的自然选择理论有所疑惑,持续思考,逐渐认识到,达尔文的理论不错,但论述角度有误,致使“自然选择”一词“名不正,言不顺”。几十年的思考全部凝结进《不是物竞天择是天杀物逃》文中。其间还认识到油橄榄的营养包本质是一种未能发育出茎端生长锥的异常不定芽,与一般愈伤组织无异。于是又写下《油橄榄营养包没有营养》一稿,其文将是本人学术活动的终篇。因此,陇南可以说是本人学术活动的终点。

一点遗憾。思考观察果树大小年问题十余年,其间也有所突破,原计划要写稿论述大小年问题。但整理资料,动笔时却发现,其间逻辑远非自洽,还有许多缺漏之处。有鉴于此,大小年问题的论述只得作罢。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