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返回

见闻见识

才华横溢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5-31 17:00:49 | 阅读: 3571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近年来,行不择路却越来越感到“书到读时真迷惑”。

刚拜读了一篇论文,正文中满篇都是英文缩写的术语,读到这些地方必须不停地寻找汉文原词才能勉强理解一句话的意思。就这样,只有几千字的论文竟然花了我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也仅仅了解了一个大概其。实际上,我对论文有关的知识还是有所了解的,只要把正文中的那些英文缩写换成汉文术语,阅读起来并不费事。

按理说,现在都使用计算机编辑文档,甚至许多人干脆就在机子上写作。与原来手抄笔写的方式,情况已经大不相同。手写时,使用英文缩写可以省点事儿,有利于提高写作速度。在使用计算机写作的情况下,字多字少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多敲几个键而已,时间差异只在转瞬之间。当文档中出现英文字母,输入时需要转换键盘输入状态。对于指法熟练的人来说,每次转换都会造成流畅输入过程的停顿,再恢复流畅状态又要花些时间。频繁转换输入状态会严重降低输入速度。所以,指法熟练的人,宁可多敲几个键,也不愿转换键盘输入状态。因此,论文作者在正文中减少英文缩写,于己于读者都方便,毕竟我们讲汉语的人已经习惯于用汉语阅读和思考。而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既于己不便,于读者也不方便。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作者英文水平高,英文才华横溢。英文才华充满了作者的肚子,胀得作者难受,如同激情一般,不找个机会释放一些,会把作者憋出毛病来。可能还说明我与作者不属于同一个档次,水平要低于作者几个数量级,远远达不到拜读论文的要求。所以,读起来才会那么得吃力,那么得似懂非懂,那么得迷惑!

最近,余秋雨先生在青歌赛上,把“乐山乐水”的“乐”字读成“药”字发音,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有观众认为余先生读错了字,作为一个文化名人,是极不应该的,是不可饶恕的错误。电视台用余先生自己的话为此辩解,说什么“不是不认得那个字,而是故意读错的”。更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周契先生专门著文为余先生解释,说余先生读的是古音,并不是错音。

这一下,余先生风光了,周先生也心满意足了:“凭你们几个连古音都不知道的人,也来鲁班门前弄大斧?”什么叫才华?这就是横溢的才华!

不知余、周诸位先生是否想过,你们是在什么场合、面对着什么样的听众讲话?你们说话的目的是让人听懂,还是让听众自叹弗如?

才华岂能横溢?唉,不说也罢!

2006年5月26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