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把问题推向远处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5-29 10:48:03 | 阅读: 4179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用大圆和小圆来比喻人所获得知识的多小。他指出:好比大圆的圆周比小圆的圆周大,掌握较多知识的人比知识较少的人所接触到的无知范围要大,知识越多的人越会感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笛卡尔说:“愈学愈发现自己无知。”牛顿说:“我自己不过是一个海边玩耍的小孩,一会儿拾起一颗比普通的更光滑的石子,一会儿又拣到一个比普通的更美丽的贝壳。真理的大海就在我面前,而我却完全没发现它。”爱因斯坦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而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庄子也有类似比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追逐无限的知识,累死了!

从人类总体的知与识来看,同样是一个圆圈,圈内是已知的,圈外是未知的,圈越大,未知越多。科学就是竭力扩大这个圈。真应了庄子的话,圈的扩大并没有带来世界的终极解释,而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未知。历史上闹过大笑话,牛顿力学发现之后,许多物理学家得意洋洋地声称,科学结束了,剩余的事情只是补充细节而已。结果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无情击碎了这一预言美梦,把一个更加不可理喻的世界硬生生地砸在那些预言家的头上。

人是从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开始懂事的。大人回答说,孩子都是妈妈生的。孩子的问题并没有结束,还会继续问“妈妈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变成“人是从哪里来的”。达尔文揭示人是猴子变来的,问题又变为“猴子是由什么变来的”。达尔文用自然选择理论揭示了生物进化现象之后,问题变成“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人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便简单地用“万能的上帝创造”来终结追问,现在还有人把地球生命解释为宇宙播种而来,不过是上帝创造论的现代翻版而已。很明显,在这个问题中,人们并没有得到终极答案,不过是把问题推向远处而已。

由此可见,笛卡尔、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说法并非谦虚,而是切身体会,是因为他们解释了某个现象之后,深思熟虑之中又发现了更多未知之谜。

我曾解释“道”字。在象形文字时期,这个“道”字写作衣服包裹着的人头,看似很恐怖,其实是古人在设身处地之中对这个抽象的道进行的形象化刻画,只要你用衣服包住头试着走几步,就明白这个字中包含的“摸索前行”的意味。至于人为什么如此,去问心理学家吧,呵呵。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从爱因斯坦的经历来看,这句话并非指凭空提出问题,而是指对某个事物深思熟虑触到已知和未知的圆周分界线之后提出问题。由此可见,学问就是学而问之,仅仅学过便以为懂了一切的人并不是学问家。写道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电视上看到某些专家以一付无所不晓的形色释疑解惑时,我的反感油然而起?

把问题推向远处带来新知。庄子主张返朴归真,主张绝知弃圣,说“追逐无限知识累死了”。其实庄子自己就是大学问家,他的这句话不无追逐新知而不得的自嘲。人把装着脑子的头颅高高顶起,上接着虚之又虚无之又无的苍天,生来便在不断“为什么”之中摸爬滚打,乐此不疲。英国诗人Robert Frost说“我旨在远游,旨在远游”。远游吧,把问题推向远处。

2014-8-22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