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关于径流播种作用的补充想法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6-03 01:01:58 | 阅读: 2545

坡面径流的播种作用》一文于上周五完成再次修改,主要改动在引言部分,上一稿引言没有明确提出径流播种作用的猜想,并少文献综述。改后拟网上投稿某刊,登陆其网站发现,该刊要求先注册,并要求英文摘要等内容,于是先请同事翻译摘要为英文,投稿事则暂缓。

前天准备晚饭时注意到,淘米时搅动旋转水体,米粒同样发生茶叶效应,堆积于平底锅中央,呈凸饼状,但过程很快,水亦迅速静止。饭后思索其事,设想在清水流中,一些重粒种子或许不及发生茶叶效应,但在浊水中由于泥粒的增黏架浮作用,水流减速可能较清水为慢,尤其能够悬持重粒种子,茶叶效应更强。想到这些,突然意识到原稿在论述播种作用时,没有考虑浊流的增浮作用,留下缺陷。昨天再次修改全稿,却又忘记茶叶效应处修改其文,只增加了淘米实例。但在改稿思考中设想到,可以试验证明茶叶效应及径流筛选性埋覆种子的作用,其法以透明筒装泥水和种子,搅动水体旋转,筒底装滤纸,模仿渗水过程,最后检验埋种深度和泥沙分层淤积等,其实就是把径流播种分解为径流迁移地表种子和埋种两个过程,先验其最简单的埋种过程。

昨天再次修改全稿后,于下午下班前投稿。今天上午接编辑部退稿通知,原因是稿件不适合其刊发表。很明显,该稿仅经编辑看过,其人只认实验研究性论文,不知理论研究最为基础。想到这些很郁闷,想来国内各刊大多如此,对该文发表前景很有些绝望。

2016-5-13

投稿记录:

2016年5月12日投稿某刊,13日获退稿通知。

2016年5月12日投稿某刊,5月19日登录该刊网站,注意到投稿处于未入库退稿状态,但QQ邮箱未见退稿通知,也无从询问编辑部,虽疑被退稿,只得待后再定是否转稿他刊。

2016年6月24日投稿某刊,6月27日获退稿通知。

2016年8月1日投稿某刊,得复”您们的稿件《坡面径流的播种作用》已经成功投递到编辑部, 一旦编辑部接受该投稿, 系统将对它进行编号。请等待编辑部进一步通知, 我们将尽快送审, 并把审稿意见及时反馈给您。您可以用投稿时的帐号登录本刊作者中心,随时查阅该稿件的处理进度。“8月2日得到回复:”您给本刊投的稿件(题目:坡面径流的播种作用):1)本刊为双盲审稿。请略去首页的作者姓名(中英文)、工作单位(中英文)、基金项目、作者(通讯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等信息;2)  中文摘要字数要求800~1 000字,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对应。采用[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Method】【Result】【Conclusion】)的结构式叙述方式。综述的摘要可从研究目的、研究进展、发展方向等方面来组织,以能展示全文内容为准;3)本刊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请按要求修改;4)请在作者信息页“手机”处补充你的手机号码,以便于联系。这是一个很新颖的选题。请您尽快修改。现驳回到您的草稿库中。请按《征稿简则》的要求(可参照近期出版的新刊)对文章进行完善,登录我刊在线投稿系统,按要求逐一完整、准确填写,重新投稿。“8月5日按要求修改原稿,重投,并附申述:”作者英文水平很差,仅能勉强阅读,无写作能力。作者同事和作者相识同仁中虽然不乏具备英文写作能力的人士,但受限于知识范围,不足以将本稿的摘要准确译为英文。因此,本稿未能按要求提供英文摘要,包括参考文献的英译标注,敬请谅解。作者愿意支付相关的英译费用。与假设-试验-验证型的通行研究论文不同,本稿主要通过假设-演绎法完成理论研究,与数学和理论物理论文相似,意在通过逻辑演绎提出新概念,开拓研究视野。可能正是这种与通行研究论文的不同,本稿此前被多个杂志拒稿。逻辑演绎不能揭示客观事实,虽然如此,作者认为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系统化相关知识,确定进一步试验研究的方向,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原创工作。就作者所知,这是目前国内学界比较欠缺的地方。基于这些认识,几次被拒稿后,作者十分苦闷,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再没有试投新刊。这一次承蒙贵刊惠顾,作者异常高兴,大有知音千古之叹。谢谢!“论文的背景介绍中写到:”本稿主要思想是作者主持泥石流生态修复有关研究中,在细致观察思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本稿写作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大量文献,包括土壤形成机制及其水力学性质、土壤水力侵蚀、泥石流形成机制、坡面径流运动及其迁移坡面物质的机制、径流的种子迁移作用、土壤种子库、种子雨、种子生理及其引发机制、植被自然更新演替机制、播种机制等,在相关研究中,作者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有所发展,也提出了几个新概念,提出并申请了种子冰点引发和微圃植树法等概念性发明专利。其中,微圃是本稿的核心概念。“8月18日接到退稿通知:”您的来稿《坡面径流的播种作用》(稿号:LYKX20160643)经有关专家审阅及编辑部研究,不予以采用。……谢谢您对本刊的大力支持!欢迎继续向本刊投稿,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有两位审稿专家给出意见。其一:首先,该领域是值得的关注和研究的,但目前研究和文献量偏少,需要加强研究。该文基本上属于综述文章,但由于文献数量不足,难以对于径流播种的最为关键的因子有初步认识,例如,不同种子在不同径流条件下的运移历程、被埋深度和土壤温湿度变化等(所谓微圃条件)与种子萌发条件的关系等问题未形成相对比较清晰的轮廓,所以,目前发表该类文章的条件尚未成熟,建议待研究和文献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发表文章为宜。其二:文稿是一篇较好的科普性文稿,可尝试其它刊物。 没有数据和实验结果支撑,不适本刊,建议改投他刊。“从审稿意见可以看出,两位专家都没有细读本稿,没有明白本稿的论证的核心在于径流播种作用,是现有文献中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关键在于提出新概念和假说;第二个专家更要求数据和实验结果,连数据要证明什么都没有搞懂,真令人无言!看来这个形式的论文在国内很难找到发表刊物。

2016年11月29日全面修改为演绎论证型论文后,连续投稿7刊,最终均未获得回复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