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地球上刻着一个人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8-14 11:11:37 | 阅读: 3243

地球上刻着一个人,有头有脑,有手有足,有口舌,有肚腹;地球上画着风,画着火;地球上原本有水,原本有土。地球上造就了万物之灵。万物之灵不是专利,是使命,是义务,更是理智。地球上写着一句话:天人合一!

在中国版的世界地图上,蓝色的海洋占了大部分,与四色交错的陆地、海岛共同构成鼓形画面。细看各个大陆的轮廓,会隐隐约约感觉到有很多熟悉的图形。人类号称万物之灵,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智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发展出文明。当今世界并存着三大文明群:西方文明群,它的源头是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苏美尔文明),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时古希腊的城邦时期基本定型;印度文明群,它的源头是古印度文明,又融合了雅利安人带来的古巴比伦文明成分,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列国时期基本定型;中华文明群,它的源头是古中华文明(华夏文明),在公元前六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之际基本定型。当我们把上述内容联系起来思考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及其文明与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图形之间存在奇迹般的巧合现象。

地图左边的非洲大陆几乎就是人头骨侧视像,后脑壳突出,眼窝(维多利亚湖)深陷,鼻梁、嘴巴一应俱全,不妨形象地称之为“非洲头颅”。人颅骨的标志是后脑壳突出,说明其相对脑量远大于其它动物,具备了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从侧面观看时,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凡是见过人颅骨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以后就绝不会错认人颅骨。巧合的是,人类的这种标志恰恰在“非洲头颅”上获得,换句话说,人类起源于“非洲头颅”。古人类学家认为,大约在三百多万年前,由南方古猿或亲缘关系相近的其它类人猿,在非洲进化为“能人”,这是人类的直系祖先(见李难《 生物进化论》265~275页)。与“能人”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最古老的石器,古人类学家称这类石器为“奥杜威文化”,它标志着人类迈入旧石器时代,步履蹒跚地踏上文明的征程。自“能人”之后,人类数次走出非洲大陆,现代人类大约形成于十五、六万年前,仍然在非洲由“能人”进化而来,大约六、七万年前再次从非洲走向全球。古人类学的研究还表明(见克拉克·豪厄尔《原始人》45页),发现“能人”化石的地点集中分布在“非洲头颅”的眼窝和嘴巴周围两大区域。这又是一个巧合。对于原始人类来说,眼睛和嘴巴是生存的保证。“非洲头颅”的眼睛、嘴巴和马达加斯加岛三者之间呈现一种奇妙的位置关系,如果把长形的马达加斯加岛看做一块食物,那么,我们面前立刻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眼睛凝视着食物,提醒自己要时刻为嘴巴而奋斗,这正是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地中海位于“非洲颅骨”的头顶部位,在形状上看,地中海很像“非洲颅骨”上被撬开脑腔而暴露的大脑,不妨形象地称之为“地中海大脑”。与实际大脑相似,上面还分布着众多的沟回,地中海沿岸地区则相当于大脑皮层。有句俗话形容一个人愚笨“榆木疙瘩不开窍”;相反,当一个人开始理解道理时,则形容说“他的脑袋开窍了”。人类大脑的作用是认知世界,思考问题,在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正是在“地中海大脑”处开窍的,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最终形成以科学为特色的西方文明。西方文明的许多特点与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相似,可以称之为“大脑式文明”。神经学常识告诉我们,大脑皮层是智能活动的主要区域。西方文明恰恰就在地中海沿岸发展壮大,从古埃及、古巴比伦,到波斯帝国、古希腊、罗马帝国,再到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法兰西,西方文明中心基本上在地中海沿岸按逆时针方向逐渐向西转移。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西方文明迅速在欧亚大陆西部扩展开来,及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凡是有人类社会存在的地方,无不受到西方文明的深刻影响,甚至被视为人类文明的主流。西方文明中重视对世界本质的认知活动。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方人便以获得对世界本质的完美知识、以创新知识为人生最大乐趣,善于思考客观世界,对真理有着不懈的追求。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是西方人普遍的人生哲学。正因为如此,西方文明孕育了现代科学。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一般会同时产生许多形形色色的想法,然后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判断,决定取舍。所以思维活动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过程,是思想斗争的过程。与此相似,在西方文明史中,一直存在着因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不同而产生的斗争,即意识形态斗争。意识形态斗争非常残酷,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例如,被判处死刑的苏格拉底,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酥,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布鲁诺,被监禁的伽利略。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六十年代苏联的李森科主义,更是把这种对思想者个人的迫害推向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斗争在社会层次上则表现为文化性对峙,在古代,有古希腊与波斯帝国、古罗马与腓尼基、东罗马与西罗马的对峙;文艺复兴之后,则有英国与法国、英国与西班牙的海上争霸;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全球争霸。从本质上讲,宗教是有关世界的一种解释系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西方文明史中宗教斗争绵延不绝是其显著特色,中世纪多达十余次的十字军东征便是明证。在一定程度上说,现代科学以及当今科技大国——美国的诞生就是宗教迫害的结果。中世纪时,一大批对宗教教义持怀疑态度的西方学者,为避免宗教迫害,专心通过试验观察世界,对宗教进行无言的抗争,奠定了以实证主义为标志的现代科学基础。1620年,一群倍受迫害的清教徒与破产者、流浪汉乘坐四艘渔船离开英国在北美登陆,由此催生了独立的美国。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它的思维活动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与此相似,西方人追求个性独立,向往自由,并由此凝聚成平等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盟约意识等文明成分。

地图上方偏右的位置是白令海峡,海峡两侧的亚洲大陆东北部和北美大陆西北部相向延伸,轮廓都隐约呈手形,各自伸出一个手指指向对方,指尖呈若即若离的状态,指尖处即是白令海峡,不妨形象地称之为“白令指尖”。人手的作用是劳动,是创造,也是传递。“白令指尖”的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米开朗琪罗画在西斯廷教堂天顶上的《创造亚当图》。psb.jpg画中上帝的左手食指与亚当的右手食指相对,指尖也是呈若即若离之势,显示出上帝刚刚创造完成亚当的那一瞬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神话内容。不用文字说明,人们一眼便可看出谁是上帝、谁是亚当、谁是创造者、谁是被创造者,并能得到被创造者的完整形象。所有这些内容全部体现在上帝与亚当若即若离的指尖上,如果不是这一瞬间,其它任何瞬间都无法把上述内容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白令指尖”与《创造亚当图》中的指尖相似。巧合的是,人类对美洲大陆的占领和开发与创造亚当的神话极其相似,也就是说,白令海峡“昭示”了人类及其文明在新旧大陆之间的传递关系。大约在一万多年前的冰川末期,人类正是通过白令海峡当时出露的陆桥踏上美洲大陆,把整个美洲大陆变成自己的新家园。哥伦布之后,西方文明的气息又从大西洋上全面迅速地吹进美洲大陆,最终在北美大陆造就了一个科技发达的超级大国。

南美大陆的轮廓像一只人脚,脚跟提起,脚尖正在离开地面。这是一只行进中的后脚形象,不妨称之为“南美之足”。人脚的作用是行走,支撑人在大地上探索未知世界,结果留下一串足迹。事实上,南美大陆上的文明之花迟迟不能开放,先期到达美洲大陆的印地安人,直到公元前后才在加勒比海周边及南美大陆北部地区创造出与四大古文明相似的玛雅文明。考古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发达的文明,玛雅人建造的金字塔可以和埃及金字塔相媲美,他们的天文知识高度发达,令考古学家叹为观止。如此发达的古文明却突然消失,成为千古之谜。公元十世纪前后,在南美大陆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出现印加帝国,但在十六世纪被来自“地中海大脑”处的西方文明所吞没。今天,除了一些堪称辉煌的建筑遗迹之外,南美大陆的古文明几乎没有对现代文明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可以说,人类在南美大陆造就的是一个失落的文明,只留下一个古文明足迹。

与“非洲头颅”隔海相望的是印度次大陆,其海岸线轮廓近似于人舌侧面像,舌尖右下方的斯里兰卡岛像一滴液体,印度次大陆两侧的阿拉伯半岛和中南半岛类似于大张四开的上下唇,这是一个品尝者的特写镜头,不妨形象地称之为“南亚口舌”。舌头的作用是品尝滋味,判断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不能把任何进入口中的东西都当作果腹之物,断然决然地吐掉不能吃的东西,这是生存的基本保障措施,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克制机制。印度文明注重人生本质的探讨,其最古老的婆罗门教认为,人的个体生命只是灵魂的一次轮回,是灵魂转生为人的过程,而转生就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印度古代宗教教派林立,许多教派与婆罗门教的观点相近。佛教是印度宗教中的后起之秀,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佛教看来,人生在世离不开一个苦字,人世就是大苦海。可以概括地说,印度文明基本上用“痛苦”一词来形容所认识到的人生。痛和苦是人体两个最基本的警戒性感觉,痛觉指示身体正被伤害,苦味的东西往往有毒,都是用一种使人极不舒适的刺激,告戒人们要马上摆脱危险。痛觉在人体上存留较长时间,不容易立竿见影地消除;苦觉存留的时间短暂,吐掉引起苦觉的东西之后,它就会迅速消失。所以,印度文明中形容人生的“痛苦”一词,其意义偏重于“苦”字,佛教单用“苦”字形容人生的说法更贴切。用苦味形容人生,这与舌头的作用极其相似,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印度文明称为“口舌式文明”。佛教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变迁不息,变幻无常,这种没有安定性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这就是人生之苦;产生人生之苦的主要原因是“渴求”,渴求也叫“贪爱”,包括贪生、贪欢、贪财、贪味、贪知、贪权等等,人有贪爱之心就产生索取行为,索求不到就带来“苦”;要除去人生之苦,就必须斩断泯灭“渴求”之心,得到最终解脱。可以说,人类在印度次大陆,用舌头式的体验学会了自我克制。至今印度人生活俭朴而恬淡,以致于一片并不十分广大也不十分富饶的土地能够养活超过十亿的人口。

“南亚口舌”的东面是东亚地区,其沿海是一处特点显明的海岸线,从胶东半岛到雷州半岛之间呈优美的弧形,极其像一个人吃饱的大肚子,不妨称之为“东亚肚腹”。大致位于“东亚肚腹”中部的台湾岛极像一颗麦粒或大米粒。如果把这幅组合画面看作一个整体,就可以读出它的象征意义:用粮食填饱肚皮!事实上,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种粮吃饭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大问题,是头等大事,每年的“一号文件”都针对农业问题而发,“民以食为天”是历朝历代中国政府的共识国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吃了吗”是中国人最普遍的问候语;中国历史上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在世界史中绝无仅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麦穗和稻穗被画进国徽,为农民起义现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以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中国政府宣布“我们用占全球7%的耕地解决了占全球近1/4的人口的吃饭问题”时,全世界齐声惊呼奇迹!因此,中华文明是一种“肚腹式文明”。在汉语中,“粮食”的“食”字与“事实”的“实”字读音相同,基本含义也相似相通。粮食是人们农事活动的结果,事实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人们认知活动的结果。中华文明具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在中国人看来,如同“种庄稼就要获得粮食”一样,人们的任何活动都必须能够获得某种有用的东西,否则就毫无意义。正因如此,中华民族为人类贡献了辉煌灿烂的实用技术,且不说四大发明,只要想一想两千余岁而仍在使用的都江堰和赵州桥,看一看大运河和长城,你就可以理解中国技术的辉煌成就。以至于有人惊叹:中国人发明的马蹬把重装厚甲的武士托上马背,开创了欧洲的骑士时代;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又把骑士射落马下,打响了工业革命的第一枪。在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中,“学以致用、经世济民”几乎是任何一家学说建立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被人们自觉地接受为个人奋斗的根本动力和理想。儒家学说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范仲掩更是在《岳阳楼记》中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言,几乎被每一位有识之士人视为座佑铭,牢记在心。肚腹的主要功能是容纳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为全身提供动力,与此相对应,“兼容并蓄”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色。中国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孔子总结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规模吸收外来文明的运动:一次是佛教的传入与吸收,第二次是对西方文明的吸收。佛教传入中国发生在东汉初期,经两晋、南北朝和隋唐前期,佛教文化被吸收融入中华文明之中,中华民族在秦汉及盛唐时表现为奋发向上的雄浑气象,中唐以后转变为沉稳老练、克制达观,正是佛教思想的影响所致。明朝后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文明,上世纪初叶达到全盛,至今仍保持着如饥似渴般的强劲态势,这次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共产主义传入中国,导致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设计,都完美体现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色。

地图的中轴线上还有一串奇妙的巧合现象。最下面的南极大陆形状如同一把折扇,称为“南极巨扇”,它的上方恰恰分布着一条强盛的西风带,猛烈的西风常常在洋面上掀起高达三十米的巨浪,被视为最险恶的航海海域。靠近中间位置的澳洲大陆形状如同一团火焰,澳洲大陆恰恰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干燥的大陆;再向上是东南亚诸群岛,这些群岛的形状如同腾空窜起的火苗,烟雾弥漫,而这里恰恰是当今地球上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其中的印度尼西亚号称“火山之国”。不妨把澳洲大陆和东南亚诸群岛合称为“太平洋烈火”。

“南极巨扇”和“太平洋烈火”一路“煽风点火”,“烘烤”着亚洲大陆,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首当其冲。这幅画面说明:中国是一个“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度”,历经磨难的文明将是一个成熟的文明。事实的确如此,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前进的步伐稳健坚定,正是成熟的标志。中国的自然气候特点是灾害频繁,干旱、洪水、低温、地震等等,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和文明中心主要所在地的长江以北地区,干旱造成的灾难最为深重。“年大旱,赤地千里”之类的记载不绝于史书。没有降水,农业就没有收成,就会缺衣少食,中国的先民用一汉字概括了这一自然气候特点。“需要”的“需”字,拆开读就是“雨而”,意思是“根本的需要不过雨水而已!”。正是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中,中华民族不辱使命,锻炼铸就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合作意识。忧患意识一方面表现在,中国人讲究居安思危,生活节俭,时刻注意有备无患,现今中国人的国民储蓄率高达40%,为世界之首;另一方面表现在,中国人善于反省,古代哲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俗语称患病为“生病”,认为疾病是自己的错误所致,中国共产党更是把“自我批评”作为三大作风之一。合作意识单从一个常用词语中就会感受到,中国人自我介绍是“炎黄子孙”,其完整意义是,我们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合作是我们“血浓于水关系”的本质要求,与此相对应,西方人互称“公民”,关系相对松散。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正在殊死搏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组成统一战线,共御外侮,充分体现了这种合作意识,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与“太平洋烈火”相巧合,中医把疾病分为寒热两大类,把引起体温上升的急性疾病统统归结为“热症”,称作“发烧”或“上火”,治疗方法是“清热去火”。在频繁的灾难磨励下,中华民族不辱使命,提出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对大自然心存敬畏,勤劳乐观而不盲目地屈服于大自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把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奉献在人类面前。

以上介绍了地图上的十大巧合,分别是:一、“非洲头颅”与人类起源于非洲;二、“地中海大脑”与大脑式的西方文明;三、“白令指尖”与人类对美洲大陆的开发;四、“南美之足”与失落的文明足迹;五、“南亚口舌”与口舌式的印度文明;六、“东亚肚腹”与肚腹式的中华文明;七、“南极巨扇”与南半球西风带;八、火团状的澳洲大陆与当地的干燥气候;九、火苗状的东南亚诸群岛与当地活跃的火山活动;十、“南极巨扇”和“太平洋烈火”一路“烘烤”着的东亚大陆与成熟稳健的中华文明。巧合毕竟是巧合,巧合的事物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即使把十大巧合合并为一个,说它再次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思想,那也仅仅是巧合而已。

psb.jpg

从《易经》开始,中国人善于用类比的方式阐述道理,这种方法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解决过无数个难题。同样,我们也可以用类比的方式思考一下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生存还是灭绝?

“非洲头颅”、“地中海大脑”、“白令指尖”、“南美之足”、“南亚口舌”、“东亚肚腹”,所有这些不免让人认为,这些图形签发了一张人类对整个地球的专利证。但是,“南极巨扇”、“太平洋烈火”组成的图形又分明在说,这张专利证随时可以化为乌有!现代人类走出非洲之后,依靠发达的智力,仅仅用了数万年时间,这相对于地球地质史不过弹指一挥之间,就把地球上除南极大陆之外的每个角落都建成自己的家园。大约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又跨出了文明的步伐,走向崭新的生命历程,不同于基因积累型的生物进化,这是一种以文化积累为标志的文明进化过程。时至今日,人类已经从大自然中脱颖而出,由一种普通生物一跃成为拥有主宰力的超级生物。然而,不幸的是,今天的人类也给地球带来了严重危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土地退化、生态恶化、物种灭绝、生物入侵、水资源枯竭、臭氧层消失等等。如果人类不立即改弦易辙,这次危机就将演变为毁灭性灾难。地图的画面启示人类:人类的未来应该是,以肚腹式中华文明为主干,再次全面地、彻底地、细嚼慢咽地吸收口舌式印度文明和大脑式西方文明,汲取三大文明群以及“失落”文明中一切有益的成分,实用、忧患、反省、合作、克制、俭朴、理性、创新、盟约、科学、民主等等,形成新的文明体系,推动人类自己由超级生物向文明新人类跃进,以便实现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及时化解这次危机,并将自己的智慧奉献给地球母亲,应对更大灾难。但愿这次危机是文明新人类诞生时带给地球母亲的一次产疼! 

2004年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