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著名的文化树种——槐树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5-31 13:59:14 | 阅读: 10648

1.槐树简介

槐树(SophorajaponicaL.)为蝶形花科槐属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5米[1]。槐树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自东北南部,西北至陕西、甘肃南部,西南至四川、云南海拔2600米以下,南至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栽培。日本、朝鲜也有分布。我国有龙爪槐(盘槐、蟠槐、倒栽槐)、毛叶槐、蓳花槐(玫瑰花槐、紫花槐)、五叶槐(槐)等四个变种。

槐树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村、城市习见树种。深根性,抗风力强,适应较干冷气候。幼年稍耐荫,长大后喜光。喜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酸性土、中性土、石灰性土及轻盐碱上均能正常生长。在低湿积水地方生长不良。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及烟尘等抗性较强。

2.槐树崇拜文化的表现

中国人对槐树有着特殊的感情。槐树树干挺拔,树冠浓荫茂密,深受古人喜爱。三国时的曹植在《槐赋》中赞美道:“羡良木之华丽,爱获贵于至尊。凭文昌之华殿,森列峙乎端门,观朱榱以振条。据文陛而结根。畅沈阴以溥覆,似明后之垂恩。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覆阳精之炎景,散流耀以增鲜。”槐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被作为绿化树、行道树、庭院树广为种植和保护。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敬畏槐树的文化现象。

2.1.槐树象征最高官位

《周礼·秋官》记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站在槐树下面。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后人因此用三槐比喻三公,成为三公宰辅官位的象征。在古代汉语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槐官相连的名词,例如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也泛指执政大臣;槐岳,喻指朝廷高官;其它还有槐位、槐卿、槐兖、槐宸、槐掖、槐望、槐绶、槐蝉、槐府、槐第,等等。

《宋史·王旦传》记载:王旦的父亲王祐,是宋太祖、太宗两朝名臣。王祐曾经亲手在庭院中种植三棵槐树,并说:“我的后世子孙中必有成为三公的人。这就是标志!”后来到宋真宗时,王旦果然作了宰相。苏轼为此写了一篇《三槐堂铭》,此后这一支王姓宗族便自称“三槐堂王氏”,是当今王姓中最大的一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一件趣事: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前面有一棵巨槐,学士阁便被称作“槐厅”。相传凡是住该阁的人,多会官至宰相。因此学士们争住槐厅,以至有人把前任学士的行李扔出而强行进住。因此,人们历来喜欢在庭院中种植槐树,期盼子孙发达,能够出人头地,位极人臣。

2.2.槐树象征科考吉兆

《三辅黄图》记载:元始四年(公元前90年)建立会市,市上植槐数百株。每月初一、十五,士子们便聚在市中,各自拿出家乡土特产或经书,进行买卖交易,并在槐树下面议论时事朝政等,因其地多槐而得名为“槐市”。后来人们便以槐借指学宫、学舍。唐武元衡《酬谈校书》一诗写道:“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

自唐代开始,科举考试成为读书人获得官位的重要途径。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记载:“槐花黄,举子忙”。可见,古代读书人希望在有槐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心中自然产生槐位——三公之位的梦想,并以登上槐位作为刻苦求学的目的和动力。于是,槐树就成了莘莘学子心目中的偶像,被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这种习俗还影响到民众心理,在民间有用槐树为男孩取名的习惯。

2.3.槐树象征吉祥

槐树在周时期就被赋予了象征吉祥的特性,古代人种槐除了取荫纳凉之外,还在于讨吉利、寄托希望。民间俗语“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进财”。古代人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槐树的荣枯也被视作兴衰灾祥的征兆。《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汉灵帝熹平五年十月,宫殿后面几株六七围粗的槐树,忽然无故自倒在地,树根翻出地面。有人认为槐是三公的象征,现在槐树无故自倒,正和朝廷罢黜忠臣进用奸臣相一致,东汉大概要亡了。果不其然,不久东汉就被灭亡了。

2.4.视槐树是迁民怀祖的寄托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说的是山西移民的历史。民国《洪洞县志》记载:明朝初期由于长年战乱,中原荒芜,朝廷曾多次组织从山西移民到翼鲁豫皖等地,洪洞县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又人口稠密,移民最多。当时的县城北面广济寺旁驿道边有一株汉槐,树身数围,荫遮数亩。当时官俯欺骗强迫人们集中在广济寺编队迁送,移民们便在大槐树下登上背井离乡的征程,一路上频频回首,渐行渐远,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鸹窝。因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了移民惜别家乡时的最后记忆和标志。据考证从洪洞古槐下走出来的移民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的227个县[[2]]。槐树也就成了移民们怀念祖先的寄托,所以移民们到达新地建村立庄时,多在村中最显要的地方,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村口种上一棵槐树,以表达对故土祖先的怀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幼槐变成古槐,古槐就成了故乡、祖先的象征。甘肃天水市城乡广泛流传“祖先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说法,甘谷县姚家庄村民则声称“先有大槐树,后有姚家庄”。所以古槐往往被移民后裔作为祖先对待,向古槐祈求吉凶祸福,成为祖先崇拜的变异形式,希望通过祭拜槐树,获得思想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寄托。

2.5.槐树为神的象征

《南柯太守传》说书生淳于芬梦见进入槐安国,被招为附马,迁官晋爵,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因为率兵作战失利,公主又夭亡因而被遣送出境。醒来发现那槐安国只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世界,这就是成语“南柯一梦”的来历。由于人们把槐树视为神灵,所以为之造祠立庙供奉。在民间,常见有一些老槐树下或旁边有人搭建一座小庙或高台,四周的居民向槐烧香磕头,祈求保佑,甚至请求赐给灵丹妙药。

2.6.植槐护槐的文化传统

植槐最早可能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社坛立树”,《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设立社稷,各自种植该乡适宜的树木作为田地之主。槐树是西周时的社树之一,《周礼·秋官》记载的周朝宫廷外的槐树,就是朝廷所植的社树。汉代开始在道旁种植槐树,京城长安大道两侧尽植槐树,称槐路。唐代长安城还出现了槐衙、槐陌、槐街等名词,至今西安市城区还存有汉唐古槐数十棵。明清两朝建都北京,城内也广泛栽种槐树,以至于现今北京城中古槐众多。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地区槐树育苗技术:“槐子成熟的时候采收槐果,剥取种子,凉晒防止虫生。五月夏至前十余日,用水浸泡槐种,像浸麻子一样。六七日后,槐种发芽,透雨后种麻时,把已发芽的槐种与麻子混合撒播。当年槐苗就会与麻一样高。麻成熟后割去,留下槐苗。槐苗细长不能自立,要在苗旁插木棍用绳子拦住槐苗。冬天多风,绳子要用茅草裹起来,以免擦伤槐苗嫩皮,留下疤痕。第二年,继续在槐苗下面种麻,协迫槐苗向高生长。第三年正月,移植槐苗,每株都亭亭玉立,整齐划一。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如果单独育苗或播种栽植,不仅高生长慢,树干也弯曲难看。一般应在园中辟出专地培育槐苗。”说明至少在汉代我国人民就已经掌握槐树育苗技术,因为在汉代时就有大量种植槐树的记载。

古代人广泛种植槐树,出现了许多因槐树而得名的地名,例如槐树庄、槐树沟、槐树坪、槐树湾、槐窝、槐疙瘩、槐树岭、槐树埝、槐树台、槐子峪、构家村、槐树胡同、槐树底街、槐树巷、槐花巷、槐花街、槐树街、槐树老街,等等。还有因植槐树得名的园林名称,甘肃天水市北道区马跑泉乡李家湾村有龙槐寺,民国《天水县志》记载,龙槐寺山门上有龙槐一株,高不满一尺,霜皮斑剥若鳞夭娇,大似龙飞,树龄千年左右。

古代人很注意保护槐树。《唐国史补》记载:贞元中,度支想砍取两京道中的槐树制造车辆,再换栽小树。通知下到渭南县尉张造手中,张造据理力争:“其它木材也可以造车,只有这些槐树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不仅能给行路的人遮阳避暑,还会保佑学子们学业有成,更应该大力保护,让槐树根深叶茂,给后人作个好榜样”最终,道路两侧的槐树得以保全。

3.崇拜槐树的原因

3.1.槐树用途广泛

槐树材质优良,心材黄褐色,边材白色,质地较硬,纹理直而富有弹性,能耐水湿和腐蚀,是建筑、家俱、车辆、船只、雕刻、农具的重要用材。槐花和槐果能制成染料染布,槐豆能制酱油、醋等。槐树花期长,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槐叶可作槐叶饼,在唐代,槐叶饼就是人们喜食的佳肴。明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山西人爱吃槐叶,就是枯落的槐叶,也会捡起来和上米煮饭吃。”至今陕西、北京地区还流行吃“槐花麦饭”的习惯,也叫“槐花疙瘩”。

槐树自古就是医病的良药。槐树花蕾风干后叫槐米,果实叫做槐角,其味苦,性微寒,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痔疮、肠风、大便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痈肿疱疡等症。槐籽入药有明目黑发、补脑益寿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槐叶煎汤,治小儿惊痫,壮热,疥癣及疔肿。治霍乱烦闷,槐叶桑叶各一钱炙甘草三分,水煎服之。”就连寄生在槐树上的槐耳也是良药。《本草纲目》记载:“煮浆粥安槐木上,草覆之,即生蕈耳。气味:苦、辛、平、无毒。主治:五痔脱肛,下血心痛,妇人阴中疮痛。”

槐树有如此众多的用处,与古代人们的说食住行、劳作、防病治病等产息息相关。正是在生产生活与槐树朝夕相处之中,古代人们对槐树有了细致的观察,视其为吉祥、祥瑞的象征,从而产生了对槐树的崇拜。

3.2.槐树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槐树得名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了,今天已经很难考证古人为什么把槐树称为“槐”。汉代曾有人在注释《周礼·秋官》时解释说“槐,就是望盲怀的意思,人们站在槐树下怀念远方来人,想与来人共谋事情。”实际上,周朝的三公之所以站在槐树下等待朝见天子,不外乎槐树的庇荫大,夏天站在槐树下面有利于乘阴纳凉的缘故。

槐树树冠呈伞形,遮荫性能优于其它树种。一是槐树枝叶浓密,所以荫重蔽广,槐荫下很少见到光斑。二是槐的分枝低,且下部侧枝粗壮,不会因树冠上部枝条旺盛而萎缩枯死,树冠形成之后一般不再向上抬升。树冠层低,人站在树干附近就能完全得到树荫的庇护,如同站在伞下一样。树冠层一般气温较空旷处为低,较低的树冠层可以进一步增加凉爽之感。作为比较,杨、柳、椿、桐、楸等树,随着树高的增加,树冠均有抬升之势,树冠越来越高,由于树冠离地面高,树荫往往远离树干,人们站在这样的树荫下,会远离树干,有些不伦不类。三是槐树的寿命较长,一年植树可以千百年乘凉。四是槐树没有松柏类树种的挥发性油脂气味。古人对此已经有所总结,《唐书·吴凑传》记载:吴凑为京兆尹,先是街道稀残,下司建议种植榆树填补空旷。吴凑认为:“榆树不是人们乘荫纳凉的好树种,全都种上槐树吧。”

槐树木材多呈淡黄色,而黄色是我国传统五色中最尊贵的颜色。这也可能是我国古人崇尚槐树的原因之一。

3.3.槐树容易育苗栽植

《管子》记载:五沃之土适宜种植槐树,说明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重视种植槐树。

槐树果念珠状,长2.5~8厘米,肉质不裂,经冬不落。槐果中含种子1~6粒,槐果一般有1~3个缩缢处,第二年遇雨果肉吸湿变重,缩缢处吸水则变软变弱,因而缩缢处断裂,下部槐果连同种子一起脱落。但这一特点在槐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每次雨后,仅有部分种子落地,形成一种效率很高的逐次播种机制。而且当有种子脱时,说明雨量较大,自然条件下,这些雨水足以供应槐种萌发成苗。相对说来,在北方常见的阔叶乔木中,只有槐树种子大小合适,易于采集收藏,可以像一般农作物那样播种育苗。榆树和臭椿种子大小适中,但为翅果,容易随风飞散。可能古人正是发现了槐树的这一特性,从而有意识地采集槐树种子育苗。

今天的人们会问,杨树柳树容易扦插成活,古人为什么不最先种植杨柳呢?且不说远在商周时期我国古人是否掌握扦插育苗技术,仅就扦插苗是无种而生这一点来看,扦插苗也不适合我国古人强烈的宗法意识。无种而生就意味着没有其宗,不啻于无根的野种。作为最高级贵族的三公,自然非常看重自己的血统,爱屋及乌,因而看重其所用的一切东西的血统。九卿宁可选择荆树作为乘凉待朝树种,而不选择杨柳,可能也是这种原因之一吧?荆是灌木树种,冠低荫重,有利于乘凉。

3.4.槐树生命力顽强

槐树的寿命长,抗性强,常见有老槐因岁老寿高,树干遭雷劈火烧,仅留残枝数条,仍然年年萌枝生叶,生生不息,这是槐树顽强生命力的表现。古人崇拜槐树,自然会企盼具有槐树那样顽强的生命力,企盼像槐树那样长寿。

4.小结

槐树是我国北方优良的乡土树种,经济价值较高。槐树又是我国著名的文化树种,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在槐树上寄托了太多的情怀和文化基因,不宜一概斥为封建糙粕而弃之不顾。目前,国际社会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世界各国、各民族纷纷下大力气挖掘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便屹立于民族之林。我们更应该如此,发展并广泛宣传槐树文化,大力发展槐树种植规模,特别是园林绿化和四旁植树中,要大幅度增加槐树的种植比例,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陶冶民众的文化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万钧主编:中国树木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1340

[2]杨安祥: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考证,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1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