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事五则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6-01 09:35:57 | 阅读: 3581
其一,迷你到永远
电视画面上,一只黄鼬在上下窜跳,翻滚摸爬滚打,动作极其奇怪和可笑。一只草兔呆呆地看着黄鼬的表演,不知所措,神魂颠倒。黄鼬距草兔越来越近,草兔没有半点惊慌失措,也没有半点要逃跑的样子。直到黄鼬表演到身边,草兔仍然呆呆地注视着黄鼬的一举一动。
莫说是草兔不知黄鼬意欲何为,就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也不明白黄鼬在干什么,也被迷住了,借用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所言,真个是“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如此跌翻滚爬,是非常消耗体力的活动,一个动物不可能为了取悦另一种动物的个体而降低自身的生存能力。看到黄鼬渐近,一直到贴近草兔的身边,黄鼬一口咬住草兔的脖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黄鼬如此不遗余力,完全是为了吸引兔子的注意力,便其猜不透自己的意图,在多疑好奇心的驱使下,继续关注自己,放松警惕,以便接近兔子,顺利捕杀兔子。瞒天过海,绝妙!
从生理特点来看,黄鼬尽管行动敏捷,但比起兔子来,要差很远,特别是跑不过兔子。一般情况下,黄鼬是很难捕到兔子的。狡诈的黄鼬却巧妙地利用了兔子多疑的特点,采用瞒天过海战术成功地欺到兔子身边,将之猎获。黄鼬如此捕猎,虽然极其消耗体力,而且显得非常可笑,却是对其生理特点来说最有效的办法。蒲松龄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看着黄鼬,笑到最后,却再不敢笑了……
2009年7月15日 ,2015年5月9日修改
其二,辨向自慰
昨日与同行朋友乘机来浙江富阳参加会议。四时到达萧山机场。五时许乘会务接待车赴富阳。参加会议的还有兄弟单位的另一女性同行,姓李。李独乘火车到杭州。因火车晚点,预计晚八时许才能到达杭州。五点半左右,天色已经黑下来,接到李的手机短信。李要求我们到达会议报到处,一定请会务接待人员安排接站。李显得有些焦虑,担心自己被会务接待人员忽视,独自寻来富阳多有不便。其实,当时的我也有些心里不踏实。因为一路上天空阴沉,不见日头,完全分不清东西南北,不知脚下的路通向何方,来自哪里,同车人虽然都是与会者,但互相不认识。至于自己的去向,全凭陌生的汽车司机把握,可谓一片茫然。把李的焦虑和自己当时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开口对身旁的同伴说:“一个人如果在完全陌生的地方,无法辨认方向时,心里总会有些不踏实。”
同伴笑笑,同意我的说法。
如果天上有太阳,结合时间信息,就能大概辨识方向。只要辨出一个方向,东西南北就全部了然于胸,不踏实感就会轻许多。或者手中有地图,查看地图可以知道每条路的来龙去脉,同样也会安心许多。所以,我对同伴所说的话其完整意思是: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地方,总是要先了解一些情况,以便随时判断自己身在何处,把握自己。了解环境的第一步就是辨别方向。方向是最基本的信息。如果连这一点信息也得不到,人自然就无法把握自己的去向,不得不焦虑。
从上述感受出发推测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毫无疑问,人同此情,事同此理,辨别方向也是古人经常做的事情。在那时东方可以在日出时辨认,西方可以在日落时辨认,北方可以在晚上通过寻找北极星的办法辨认,而南方却没有直接的标记物来确认,只能间接确认,这可能就是南方被古人称为“南”的原因所在。“南方”就是“难方”,就是难于辨认的方向。
2010年11月4日于富阳,2015年5月10日修改于兰州
其三,男人是女人的指南针
大概是十号,在天水,在山路上,与几位同事边走边闲谈。两位女同事说到自己不太记路,在分辨方向上很欠缺。我认为这源于女性在远古时代以采集为生的习性,只在住地附近活动,不用辨别方向,不用认路;男性以渔猎为主,必须深入了解大范围的地形地貌,要有较强的空间识别能力,必须辨别方向认路。其实,早前我有文分析男人之得名为“男”,在于“难”字,即面对困难、面对难事之人。听着同事二人谈论辨向问题,我便脱口道:“在家女为主,在外男为主。男人必须识路辨向,而辨认方向的关键是认出南向,要像指南针一样。男人是指南识南的人,是女人们的指南针,简称‘南人’,即‘男人’。”
虽然这是一个笑谈,但也不无道理。认真思考起来,在远古时代,在没有指南针的时代,野外行路辨认南向,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早晨出门,因为日出东方,可以定出东南西北;傍晚日薄西山,同样可以分出东西南北。其余时间,只有中午时分日头高悬南方,但问题是当时的人们无法确定时间,因此也就无法通过太阳的位置确定方向。没有方向,人就会迷失在荒野之中,那是极其可怕的事情。所以,南方之南,未尝不因难而得名。
2010月7月30日初稿,2015年5月11日修改
其四,司南不是指南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战国末期《韩非子·有度》记述:“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中记述:“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其中“杓”即勺子,“地”即称作“地盘”的一种盘状物,“柢”指杓的长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王振铎先生通过考证和实验,认为“司南”是磁性指南器,它是由天然磁石琢磨制成的呈勺形,放置在表面光滑的铜质地盘上,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其柄会指向南方,并复原出“司南”的模型。当时由于抗日战争,条件限制,找不到磁力较强的天然磁石,便用经直流线圈磁化后的钨钢勺来代替。后来,在四十至五十年代,王振铎先生用天然磁石磨制过数枚司南模型。
王振铎复制的司南性能较差,经常出现偏东偏西十五度以内的误差。很多人因此怀疑王振铎先生的成果,认为司南并非后代指南针的前身,而是别的东西。
在笔者看来,司南其实是古代王庭陈设的一种诫勉器物,与欹器类似。《荀子·宥坐》记载:孔子在鲁桓公庙中看到欹器,守庙人之为称“宥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空的时候就会倾斜(欹),盛有一半水的时就站直了,盛满水则又会倾覆。”然后示意弟子向欹器中注水,果然如其所言。孔子喟然长叹:“唉,没有自满而不倾覆的呀。”这里的欹器就是诫勉器物,其诫勉意义包含在器物的某种特点之中,以后发展为座右铭,其诫勉意义完全由文字本身表现出来。司南的诫勉意义在于告诫人们要像司南那样把握正确方向。
古人说“司南”,而不说“指南”,问题就出在“司”“指”二字含义不同上。指南指北,说明指示者自己心中知道南北方向,当然就能准确无误地指给别人。古人不说“指南”而说“司南”,意味着司南不会准确无误地指向南方,而是或东或西地有些偏离,但大方向不错,不会错到指向东或指向西。“司”有“司职、主持、掌管”某一特定事物的意思,是君主属下的主管。因此,“司”的职责是在君主授权下,按照君主的旨意掌管一类事物的进展,可以有所调整,但不可违背君主旨意而专权。“司”字的这一含义至今仍保留在“司机”一词中。所以,司南一词的意思是掌握辨别南方的职责,但有一定自由,不必固着于非南方不可,正如现今的司机一样。也就是说,司南的指向可以在正南方向左右一定范围内摆动,但不可指向东、指向西,更不可指向北,更不可“拨一拨转一转”,正如模拟试验所示。所以司南有主动性,经扰动,它会主动回复到大致指南的位置上。君主在朝堂上设置司南以端正朝纲,意在诫勉臣属、有司等人,要像司南一样行事,积极主动,但不可专权越职,努力办好自己职掌的事务,以君主的旨意为行事原则。
朝堂建筑物都有一定方向,根本用不着立司南确定朝夕方向。《韩非子·有度》的原文大意为: 人臣侵削其君主,就像走路一样,渐行渐远,不知不觉之中方向就偏移了,导致君臣失序易位,因此,先王设立司南以端正君臣位次。可见,司南所体现的正是类似欹器那样的诫勉作用。另一方面,古人对磁石认识不多,认为磁石有某种神性。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记载“慈石悬人井,亡人自归”,意思是说,把磁石悬挂在井中,走失人的就会自己找回来。因此,用磁石制作司南,其诫勉作用会更大。
除水平旋转之外,司南还附加有一种特殊运动,王振铎先生称之为“播动”。因为磁勺底部成半球形,经拨动后,在其整个旋转过程中,重心不断前后移动,导致勺首与勺柄不断上下播动。看起来就是勺柄颤颤巍巍、摇摇摆摆地动起来。这正是司职者小心谨慎行事的真实写照。《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司南的转动正是如此。司南被拨动,相当于司职者受令而行;司南摇摆转动,象征着司职者积极行事。
在前一文中,笔者笑言,男人是女人的指南针。按祖先的意思,男人原本是女人的司南,呵呵
2010年初稿,2015年5月12日修改
其五,司南神明天上来
大约两月前,晚饭后一边看电视,一边与女儿闲聊。电视屏幕上正播出的是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以司南为片头。
“司南为什么做成勺子形?而且勺柄指向北方(当时误记)。”
“勺子?北方?”女儿不知从哪里说起。
“古人如何辨别方向?”
“看太阳,看星星?”女儿试探着回答。
“哪颗星星?”
“北极星,”女儿高兴起来:“这就是司南指北的原因,因为只有北极星所在的北方是唯一确定不变的,所以古人制作司南时自然使它指向北方。”
“那么司南制成勺子形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女儿大费思索:“这个……”
“北极星周围有什么?”
“是北斗七星!”女儿更加兴奋,“噢,我明白了,北斗七星是勺子形的,所以古人就把司南做成勺子形。”
“是的。我认为事情正是如此,北斗七星排成勺子形状围绕北极星旋转。古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勺子形状与北极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与方向存在某种联系,认为勺子形状具有辨别方向的神秘力量,因此把磁石磨制成勺子形。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法天则地’原理,就是效法模仿天的规律行事,遵循地的法则行动。”
山西方言中将勺子称为司司。勺子被掌握在女家长的手里,她用勺子给家人分发食物。司就是主持、职掌、主管的意思,与伺字含义相同,只是一个为名词,一个为动词。古代一些官职就由此得名,比如司徒、司空、司马等。司这个词不知不觉被勺子替代了,看似仅保留在山西方言中。其实,“汤匙”的“匙”字表示的就是这个司司。司字是反写的后字。在古代,后字表示在后面发号施令的人。在甲骨文中,后字被刻画为圈在嘴边大声喊叫的形象,如同现今手持扩声筒指挥众人行动一样(这种指挥者往往处于后边的位置,因此又被用来指示方位),夏朝的君主因此称为“后”;司字表示在前面在四面八方具体行事的人,所以有司徒、司马等名称。
夏朝以后,后字不再表示君主,而用来表示君主的妻子,如王后、皇后等。昨日的前文曾戏称男人是女人的司南,其实绝非戏言,而是事实。女人主家为后,男人持外为司。
呵呵,奉劝各位男性朋友,千万别忘了身份,否则有你小子好受的……
2005年6月28日初稿,2015年5月13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