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前世今生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6-03 15:15:36 | 阅读: 2911
古人发明了房子,并不一定同时发明了门。制作门需要特殊木工技术,与土木建筑所需的大木作截然不同。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早期住房均为半地穴式,进入房子先要下台阶,台阶下地面挖有一个火塘,正对出入口。传统认为,这个火塘用来取暖、驱除潮气、烧水制作熟食等。笔者则以为,此火塘意在防兽。凡野兽无不怕火,火塘正对出入口,则百兽莫敢涉足。现今各地新娘子入门有跳火盆的习俗,其实就是早期进入新家要跳过火塘习惯的遗风。跳过火塘才是一家人,跳不过火塘也就不是合格新嫁娘。
有了火塘防护,晚上睡在房子中的人仍然不安心。毕竟火塘防不住黑暗中虎视眈眈的兽眼,也赶不远豹吼狼嚎。于是古人又尝试发明了院墙,把住房围护起来。院与完读音相近,含义相通,所以院就是完备防护的意思。院墙的出入口无法用火塘防备,人们就用带有层层分枝的大树枝来堵塞防护。人有双手,移动树枝毫无困难,野兽无法移开树枝,更不能跳过树枝。这样的防护措施,人们还不放心,特地找些带刺树枝来用,至少这样做后心里会更安稳一些。最后确定杜树的枝最实用。杜树又称杜梨,耐干早,枝上生刺,又长又硬,令人生畏。杜树的名称就源自这个特殊功用,指堵塞出入口的树,说快了就简化为堵树,即杜树。至今杜字还保留着这层含义,如杜门谢客、防微杜渐、杜绝等。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浙认识到,把杜枝截短,竖起来,再加以编排,移动更方便。甚至不需移动,只需转动即可。再后来,人们又意识到不需杜枝,任何树枝截成适当木棍编制成排,竖立固定在院墙出入口一侧,就可以转动自如地堵塞开启,从而出现了门的雏形。这样的物件与杜枝相比,可以随意摸,而不用担心扎伤手,于是人们称之为摸,意思是能随意摸的杜院物件,即门。摸门两字读音接近,其实是同音词分化而来。
初期的门是木排,原因是当时的工具只能截断树干枝干,而不能解裂圆木为板,一般板状物都是木排。柳树萌枝能力强,新枝生长快,材质柔韧,当时常被取粗枝制作各类木排,包括门。逐渐地,人们隔几年就在柳树上截去全部技条使用,只留一段树干,次年又会萌生新枝,从而可持续利用。柳树因此得名为留树,即柳树,意思是留下树干伐用树枝的树。《山海经》记载,刑天氏与帝争夺神位,失败,被砍掉头颅。刑天不死,以乳为眼睛,以肚脐为嘴巴,继续挥舞盾牌和武器跳跃舞蹈。刑天的原型应该就是去头留干的柳,来春新枝抽生,迎风飞扬,确有舞干戚之状。
有一种最古老的解木为板的技术。在圆木上按直线打进一排楔子,浙次砸进楔子,将圆木撑裂一分为二,再砍平每片的两面制成板。其实,版字就是最早的板字,形象地表明当时的板就是圆木裂解而成的左右两片。裂解的板厚重,不适于制做门,除非宫殿类高大建筑。
据李浈先生研究,框锯适用于解木为板,初见隋唐之间,成熟于宋代。宋以前建筑木构件均厚大雄浑,宋以后则灵秀精致,正是框锯有无的标志。
有了制板用锯,人们才能自由地设计门制作门,让门承担起标志家族昌盛繁荣的功用,称为门面。
2016年8月7日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