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体验到牧字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6-06 17:21:30 | 阅读: 2482

昨日出玛曲城赴草原考察途中,笔者微信群里出题:草原牧民为什么每户都三畜齐全,牛羊马一样不少?有人回答:羊吃肉,马骑行,牛产奶并驮运(放牧转场必备)。许之得分,要求再答。有人答:牛粪为燃料。许之得分,进而提示:说清牛奶对牧民的意义,还可以得分。无人回答。笔者自解:牛喝水,人喝奶,牛实质为人的饮水净化器。其实,对藏胞牧民而言,其牦牛还可以制作牛毛毡用来搭建帐篷,蒙古牧民则需要牛皮为帐篷。总之,牛对牧民有四大用途:饮水、燃料、运输和居住,是牧民家庭牧业必不可少的牧畜。因此,“牧”字从牛。

同座感叹:这种一边考察一边学习的方式效果非常好,形象,令人记忆深刻。恰好笔者近日学得“体验式教学”一词,正可用以说明认识这个“牧”字的过程。不到牧区,体验不到牛粪为燃料的意义和原因。草原树少树小,燃料用量大,供应不及。割草为燃料,则需要运输、晾晒、贮存,极不便利。羊粪马粪均为小球状,捡拾不便。牛粪为饼状,待其自然风干,捡取烧用最为便利。考察中可见牧民临时居住点周边难有洁净水源。不洁浄的水,人喝了会生病,牧畜饮用则没有大碍,变成畜奶后人就可以放心饮用了。羊奶马奶量少,唯有牛奶量大,取用最为便利。这一点若非亲到牧区,同样不易体验到。牧民逐水草,要随季节转移牧场,其中帐篷、生活用具的运输量大,非牛不行。这一点在《狼图腾》一书中有细致描述。同样,牧区一行对此体验会更深刻。因此,笔者自称体验到“牧”字。这也是“牛气冲天”中牛的底气所在。

古人造“牧”字时,不一定认识到牛对于牧民这些意义,只需注意到牧民家家户户离不开牛这个普遍现象就够了。“牧”字从牛,其形象表意的功能就达到了。与“牧”字相对应,“家”字是针对农业区的一个字。猪积肥维持田地肥力。猪又能转化厨余垃圾为肉食,并能充分利用闲散劳动力,成人闲暇时,或者大孩子可以割猪草,通过猪变为肉食。总之,猪是小农循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中转站。因此,农民家家户户养猪。古人认识到这个普遍现象,就用有房有猪的组合字表示家,豕就是猪。简单两个字,笔者从中认识到农牧两大生产方式深刻区别。不是这次体验式学习,可能永远得不到这一认识。

现今的牧区已经较高程度地融入市场经济,牧民可以出售牧产品,如肉奶毛皮等,从市场换取生活必需品。在以往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除了盐、茶、刀等必须品外,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要由家庭牧业内部解决,尤其用量大的衣食住行等必需品,只有设身处地置身于这一背景下,才能体验到羊和马对牧民家庭的经济功用相对单一,而牛则功用多样,不可或缺。

2017-7-22草稿于玛曲,2017-7-28定稿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