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穷人树,穷地林?

来源: | 作者:王俊杰 | 日期:2018-06-01 07:12:44 | 阅读: 2828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田向东处长介绍,植树造林,很多人喜欢用落叶松,一是落叶松生长迅速;二是落叶松播种育苗简单易行,一年就可以出圃,同为针叶树的油松则需要三年。落叶松造林成本小,见效快,因此被称为“穷人树”。

田处长对此颇不以为然。田处长介绍,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后,地表除了一层厚厚的松针外,寸草不生。林分非常单调,除了落叶松,再没有别的,根本算不上好林子。

许多林学专家的观点与田处长一样,痛惜落叶松“林下无花草,林中无飞鸟”, 更有偏激者称这样的落叶松人工林是“绿色沙漠”。

曾几何时,杉木号称“沙家浜”,杨树号称“杨家将”,两者都以速生著称,分别是我国南方和北方速生丰产林的当家树种。研究表明,无论杉木还是杨树速生人工林,经过两三个轮伐期后,两者都出现地力衰退问题。与杉木和杨树相比,落叶松生长成熟期较长,虽然目前大面积的落叶松人工林还没有进入轮伐期,但其地力衰退的问题不可忽视。穷人树即使能够致富当代穷人,但穷了地,吃亏的将是子孙。

以前造林,首先考虑的是伐取利用木材;现在建设生态文明,造林则首先考虑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林地最重要的生态效益之一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简单的说,生物多样性就是有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的组合形式、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生态文明的原则之一是可持续发展,就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今天,人们可以选择利用特殊的有价值的生物种类,选择体验感受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大自然之美,理解认识多样化的大自然背后的奥秘,这样的生物多样性要尽可能地传递到后代手里,不能有明显减少,否则,子孙后代的选择范围就会变窄,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怎样保持生物多样性?当然就是为多种多样的生物留足生存空间,留足栖息地。落叶松人工林只长一种树,连草都不给留活路,真的是穷了地了。

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追求像种庄稼那样植树造林,其实是混淆了农田与林地两类不同事物。农田逐年收获,通过精耕细作,除了作为经营对象的农作物外,不允许杂草生长,是在几乎完全人为控制环境的条件下追求最高产量。所以,农田本质上是人们从自然中切割出的一块用来经营的土地。一般说来,林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农田那样精耕细作,即使是用材林,本质上也是把树木种在自然控制下的地块上,既允许占优势的作为经营对象的目标树生长,也允许其他生物在其中生存繁衍,更何况生态公益林。印地安人有一句俗话:你从自然得到的只能是你必需的那一部分。意思是说,对自然的索取,除了必需品外,其余一切都不能动,要留给自然去打理,不能把像农田利用方式那样把一切土地据为己有。由此看来,作为“穷人树”的落叶松造林,看似创下一片绿阴,其实是把宜林地据为己有。

在很多地方看到宣传标语,其中都有这样一句话:“留得方寸地,传于子孙耕”!意思是要保护基本农田。落叶松造林,包括其他“穷人树”造林,都会导致众多生物丧失栖息地,大大损害了生物多样性。这样的林地,即使传给后代,也将成为无多少东西可种可长的“穷地”,无异于杀鸡取卵,杀生物多样性之鸡,取“绿色沙漠”之卵! 

201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