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见识
-
昨天百度一个网络用词,留意到侧栏出现“班门弄斧”一词,内心为之微微一动。心动应该起因于前天的一件小事儿。内弟苦等十几年终于购得新房,全家为之高兴。前天陪岳父去新房考察装修情况。新房室内泥瓦工装修部分已经完毕,正处于木工阶段。注意到木工工艺的
-
先是在河间瀛海公园,观察垂柳受天牛危害情况时于柳下树盘内见紫红色肉虫,头黑,腹淡黄,长二寸有余,粗略细于小指。识为芳香木蠹蛾老熟幼虫。幼时在老家曾见之,前数年亦见之病树近地表主干断茬中,后向病虫专业同事谈及,方知其名,为其紫红特色显明,印象
-
植被这个术语非常形象,泛指地表覆盖着的连绵的活植物厚层,如同被子一般。庄稼、果园、乔木林、灌木林、草地,都是植被。人们睡觉盖被子,是为了保暖。入睡后,人体代谢强度降低,自体供热能力削弱,较醒时怕冷,不盖被子就易生病。其实,被子也被用来保冷。
-
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张掖市有大佛寺,寺内安睡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佛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8个
-
上面两图均得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梭梭是一种灌木,长得到像小树,可称为小乔木。梭梭没有常见的绿叶,其叶片退化,靠绿色肉质小枝实施光合生产,枝冠如同疏散的软扫帚,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牦牛。梭梭很特立独行,偏好生在流沙中,周边少有其他植物,梭梭植株之
-
白刺是一种沙生小灌木,长不高,几乎贴地匍生。自然情况下,白刺都密集丛生在白刺包上,只有背风面很小的一部分不生白刺,一到丘包底部便消失了。白刺包是白刺借助风的力量积沙而成。风吹起沙,白刺枝叶便滤拦阻留下一些沙粒覆积在树下。风大沙浓时,白刺滤留
-
今天听中国林科院杨文斌研究员讲座《低覆盖度治沙研究》。杨介绍,看到沙漠胡杨林大面积枯死,十分心痛。又注意到沙地中一些很密的灌木林,开始长得很好,十几年后就开始衰败,而自然形成的灌木林或乔木林总是比较稀疏,乔木之间平均相距二十米。杨因此形成宽
-
前几日的央视十台《百科探秘》栏目介绍悬空寺。该寺位于山西境内太行山区的悬崖之上,凌空飞架,现距地面数十米,完全为木结构。先打横向木桩于绝壁之中,然后在木桩上铺以木板构屋而成,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横木桩打进凿于绝壁岩石的孔洞中,极其稳固,丝毫没
-
转自蜗居蛙QQ空间 8月召开的“2015锁阳城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蛙本欲提交以“瓜州红曲”为研究内容的论文。因会议与锁阳城有关,临时决定撰写辩正锁阳城非苦峪城的文章。 为何要写“瓜州红曲”呢?
-
刚才与同事吃牛肉面,忽发灵感,向同事说:“有些国家号称面条是他们发明的,绝对不合历史逻辑。吃面条最合适的工具是筷子,没有筷子就难以想到做面条吃,即使个别人做出了面条吃,还需要探索合适的工具。用筷子吃饭的中国人就不同了,筷子原本就适于挑拨条状
-
在前面关于烹饪的一文提到,在中国粥后来分化出茶文化。古代我国的主粮北方是小米,南方是稻米,两者都适于熬粥食用。在农业发展早期,生产能力低下,加之我国气候多变,旱涝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古人为了填饱肚子,往往将某些纤维含量少无毒的树叶菜叶与米
-
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至少在殷商晚期就已经有了象箸的记载。象箸就是用象牙制成的筷子。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肉块可以直接用手取来送入嘴中,大不了配把小刀即可。欧洲人到十五世纪发明了专用的叉子作为进食工具,从此改变了手抓熟食的进食习惯,也适应了吃粮
-
中国人最常用最温馨的问候话:“吃了吗?”,中国人几乎一切一切的劳作都是为“吃”而行动,中国人把那些没事找事、专干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的行为鄙视为“吃饱了撑的”。可见“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头等重要的事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分之一。中国人吃饭离
-
今天的在电视上看到客家人有一种擂茶,其制作方法很特殊。先将茶叶放于钵中用杵研磨成沫,类似于日本人的沫茶。据称,日本人的沫茶传自于唐朝的中国,与客家人的擂茶有同源关系。客家人将茶磨成沫后,倒出,再放入炒熟的芝麻、花生、豆米等物,依次分别研磨成
-
其一,迷你到永远电视画面上,一只黄鼬在上下窜跳,翻滚摸爬滚打,动作极其奇怪和可笑。一只草兔呆呆地看着黄鼬的表演,不知所措,神魂颠倒。黄鼬距草兔越来越近,草兔没有半点惊慌失措,也没有半点要逃跑的样子。直到黄鼬表演到身边,草兔仍然呆呆地注视着黄
-
五月二十五日央视《绿色空间》栏目播出电视记录片《恐怖的红三角》称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沿岸是大白鲨的捕猎场。大白鲨喜食海豹、海狮等鳍足类动物。该处正是鳍足类动物的繁殖地,往往发生大白鲨伤人事件,有女子冲浪爱好者坐在冲浪板上休息被大白鲨攻击,
-
电视报道,有苏门达腊农民正在田间劳作,一只苏门达腊虎悄悄在农民背后接近之,猛扑咬向农民的喉咙。这是虎的标志性捕食动作,潜伏、悄声接近,背后攻向猎物的喉咙,从不正面攻击。据说印度山民山中樵采时每每于脑后戴一面具,如此可防止孟加拉虎的伤害,因虎
-
央视《讲述》栏目报道,负责野马野化的人员介绍。我国西北为野马最后栖息地。上世纪后半叶,野外野马绝迹后,我国引进圈养野马放野,实施野化行动。由于种种原因,需要迁移部分野马到新地点放野。先将四十三匹野马圈在围栏内,饿过两三天后,再投饲料于小围栏
-
八月廿一日路边拍得该瓜。该瓜生长在双层栅栏夹缝中,被挤扁了头。感到有趣,拍照题以“此生大错”。后发在同学群里,题以“傻瓜”,引来同学议论。有同学叹其“好顽强的瓜啊”!吾戏之“傻瓜傻顽强”。另一同学续成诗句:“傻瓜傻顽强,原样原生态。至弱至大
-
几年前,在一个培训班上,授课专家介绍,写文著书用到“国家”一词时,如果泛指世界各国,则必须在该词后面加括号附以“地区”一词,写成“国家(地区)”。专家指出,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因为台湾不是国家,而是一个地区,是中华民国政府行政管理下的中